谐波抑制与功率因数校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谐波抑制与功率因数校正

摘要 I Abstract II 绪论 - 1 - 课题背景 - 1 - 课题来源、目的和意义 - 2 - 主要研究内容 - 2 - 本文结构 - 2 -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原理 - 4 - 2.1 功率因数定义 - 4 - 功率因数和总谐波失真系数的关系 - 5 - 功率因数主电路的选择 - 5 -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两个主要方法 - 5 - 有源功率因数的控制策略 - 7 - 连续导电控制模式(CCM) - 7 - 断续导电控制模式(DCM) - 10 - 临界导电控制模式(CRM) - 10 - 本章小结 - 11 - 有源功率因数及测量硬件设计 - 12 - 功率因数测量 - 12 - 3.1.1 互感器单元 - 12 - 功率因数测量电路 - 13 - 有效值转换单元 - 14 - LCD1602介绍 - 14 - 基于UC3818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硬件设计 - 16 - UC3818的引脚功能介绍 - 16 - 系统仿真部分 - 20 - APFC的系统仿真 - 20 - 真模型的搭建 - 20 - 无扰动APFC仿真波形及分析 - 22 - 负载扰动(负载变小)情况下APFC的建模与仿真 - 24 - 负载扰动(负载变大)情况下APFC的建模与仿真 - 25 - 电源扰动(电源变大)情况下APFC的建模与仿真 - 27 - 电源扰动(电源变小)情况下APFC的建模与仿真 - 29 - 功率因数测量部分系统仿真 - 31 - 系统元件图 - 31 - 显示结果部分 - 31 - 结论 - 32 - 致谢 - 33 - 参考文献 - 34 - 摘 要 本次课题采用功率因数控制芯片UC3818为核心,设计了一种较宽电压输入范围、固定电压输出的380V的AC/DC变换器。对该变换器所用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系统与UC3818芯片的原理和结构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介绍了UC3818的管脚排列及功能。所设计的以UC3818为核心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能在150V~220V的宽电压输入范围内得到稳定的380V直流电压输出,并使功率因数达到0.99以上。 MATLAB强大的信号分析处理能力对高效地设计APFC系统及整定各个环节的参带来了极大便利。论文同时也采用MATLAB设计实现了一个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的仿真,用SIMULINK已有模块模拟了UC3818的控制过程,给出了仿真电路和波形。 另外,论文还对基于单片机的功率因数的电路测量进行了研究,在PROTUES上进行了仿真。 关键词:关键词1;有源功率因数校正2;MATLAB3;单片机测量4;UC3818(注释:关键词一般列4-10个,按词条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Abstract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is to reduce the harmonic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on the grid, to improv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a forceful measures. The power factor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measure its performance, and the most fundamental way to improve the power factor is the 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this technology became a hot topic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power electronics, and a wide range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essence, the purpose of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is to shape the input of electronical equipment and not to put any energy fed back to the AC supply, that is, to use power equipmentinput port was purely resistive AC grid to ensure that at any tim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input current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