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NStsw(50课时)医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两 个 宇 宙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2.基本功能:
⑴接受刺激和传递信息
⑵整合、分析、贮存信息
⑶分泌激素;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的分类;(三)神经纤维的轴桨运输;(三)神经纤维的轴桨运输;(四)神经的营养性作用;(一)分类
1.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卫星细胞。
2.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二)特征
1.无树突与轴突之分;
2.不形成化学突触但存在缝隙连接
3.膜电位可改变但不爆发动作电位;1.支持作用
2.修复和再生作用
3.免疫应答作用
4. 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5.绝缘和屏障作用
6.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
7.参与某些递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第二节 神经元的信息传递;Questions?;一. 突 触 传 递;(一)经典的突触传递;2.突触的分类;突触的分类;3.突触传递的过程;4.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4.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5.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7.突触传递的可塑性—突触传递的效能可发生较
长时程的增强或减弱;(2)习惯化与敏感化;(3)长时程增强(LTP)与长时程压抑(LTD);(二)非定向突触传递;3.传递特征:
①不存在突触前膜与后膜的特化结构
②不存在一对一的支配关系
③曲张体与效应器间距大于典型突触的间
隙间距
④递质扩散距离较远,故传递时间大于突
触传递
⑤释放的递质能否发挥效应,取决于效应
器细胞上有无相应受体;(三)电突触传递
其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电突触传递的特征:;二.神经递质与受体;鉴定的条件:
⑴ 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物质
及酶系统,能够合成该递质。
⑵ 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冲动到达时能释放
入突触间隙。
⑶ 能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挥特定的生理作用。
⑷ 存在能使该递质失活的酶或其它环节
(如重摄取)。
⑸ 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能分别模拟或
阻断该递质的突触传递效应。;2.神经调质与调制作用
是指神经元合成和释放的一些化学物质,他们并
不在神经元之间直接起信息传递作用,而是增强
或削弱递质的信息传递效应,即这类物质对递质
信息传递起调节作用。; 3.神经递质与调质的分类
分类 家 族 成 员
胆碱类 乙酰胆碱
胺类 多巴胺、NE、5—HT、组胺
氨基酸类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GABA
肽类 下丘脑调节肽、ADH、催产素、阿片肽、
脑-肠肽、心房钠尿肽等
嘌呤类 腺苷、ATP
气体 NO、CO
脂类 PG类;;(二)受体;2.受体的分类;3.突触前受体
是指分布于突触前膜的受体,通常起负反馈调节作
用,如NE的α2受体
;(三)主要的递质、受体系统; 递质 受 体 拮抗剂 递质主要分布;6.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2.抑制性氨基酸: GABA与甘氨酸;7.神经肽及其受体
种类: (1)速激肽 (2)阿片肽 (3)下丘脑调节肽
与神经垂体肽 (4)脑-肠肽 (5)其它;三.反射弧中枢部分的活动规律;(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3.链锁式和环式联系;(四)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五)中枢抑制;(2)回返性抑制;2.突触前抑制;⑷机制:;(六)中枢易化
1.概念:易化是指某些生理过程变得容易。
2.类型:
突触后易化=EPSP的总和
突触前易化=在与突触前抑制同样的结构
基础上,由于到达轴1的AP时程延长,
Ca2+通道开放时间增加,胞3产生的
EPSP变大。;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躯体感觉(浅感觉与深感觉)的中枢分析;2.丘脑的核团;3.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二)大脑皮层代表区-躯体感觉代表区;③感觉柱:N元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