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2.脂肪乳剂:常用产品为20%和30%英脱利匹特(Intralipid)、力能中一长链脂肪乳(Lipovenoesb MCT)、力保肪宁(Lipofundin MCT/LCT)和10%、20%力基(Intralipos)。此外还有含鱼油脂肪乳剂(Omegaven)和结构脂肪乳剂(Structolipid)。 3.维生素制剂:水溶性维生素制剂的代表产品是水乐维他 (Soluvit N),含9种水溶性维生素。常用的脂溶性维生素制 剂为维他利匹特(Vitalipid N),含4种脂溶性维生素,上述产 品均可溶于全营养混合液或脂肪乳剂中使用。 4.微量元素:代表产品是安达美(addamel N),含9种微量 元素。由于溶液为高渗(1900mmol/1)和低pH值(2.2), 需加入其它液体中输入。 5.磷制剂:代表产品是格利福斯(Glycophos),主要成分 足甘油磷酸钠,每支含磷10mmol,可加入全营养混合液或 其它液体中静滴。 6.双腔袋和三腔袋:脂肪乳剂的物理性质不稳定,在电解质、不适当的pH值及高渗环境下,脂滴融合,甚至破乳。碳水化合物与某些氨基酸混合后可以分解(Maillard反应)。存放时间过久、温度过高、光线照射以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也会降低全营养混合液的稳定性。因此,肠外营养制剂均足现配现用。为简化操作,部分药厂已采用批量化生产的办法制造出双腔袋或三腔袋,分别盛有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碳水化合物溶液、氨基酸和脂肪乳剂,中间有隔膜,互不接触。使用时只要稍加挤压,即可推开隔膜而混合成“全合一”营养液。配制方便,使用简单,保存时间延长,这些产品配方能满足多数稳定病人的需要,对于少数危重病人配方则需考虑其个体化问题。 脂肪酸的分类 依据脂肪酸碳链的长度分类 短链脂肪酸(2C - 4C) 中链脂肪酸(6C - 12C) 长链脂肪酸(14C - 24C) 依据机体能否自行合成分类 非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C18:2,C18:3,C20:4) 长链脂肪乳:提供必需脂肪酸 中链脂肪酸:提供能量 结构脂肪乳:代谢速度更稳定,供能效果更好,显著改善氮平衡 ω-3鱼油脂肪乳:促进脂肪代谢,降低炎症反应,改善组织器官功能 依据脂肪酸碳链的长度分长、中、短三类 ◆长链三酸甘油脂(LCT)对网状内皮系统有阻抑作用并容易造成肝脏的脂肪浸润。 ◆中链三酸甘油脂(MCT)可明显减轻阻抑作用和肝脏的脂肪浸润,进入线粒体时不需要肉毒碱转运。 ◆短链三酸甘油脂(SCFA)对结肠有营养作用,对小肠黏膜有保护作用,并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细菌易位。 脂 肪 乳 TPN成分及选择 MCT的代谢特点 肝功异常时肉毒碱和载脂蛋白合成减少,MCT直接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较少依赖肉毒碱-酰基肉毒碱转移酶系统 分子量小,溶解度大,半衰期短,代谢和清除快而完全 不易再酯化,对肝、肺等脏器影响小 MCT不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不加深黄疸 MCT比LCT有更显著的节氮作用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传统脂肪乳 含较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含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及ω6/ω3 LCT MCT/LCT MCT (大豆油/MCT/橄榄油/鱼油)尤文 脂肪乳的发展 物理混合MCT/LCT 结构脂肪乳(STG) + + + + LCFA MCFA 结构脂肪乳:甘油三酯结构示意图 MCT LCT 乳糜微粒示意图 Structured TG MCT/LCT LCT STG EN-PN联合应用的优点 肠内营养 更经济 维持肠道功能 营养效果更好等 较难达到营养目标 肠外营养 昂贵 可能提高感染率 容易达到营养目标 谢 谢!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临床常用三大营养素需要量计算步骤 1.根据目标患者理想体重、疾病状态,计算每日所需非蛋白热卡。 2.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相应的糖脂比,计算每日所需糖和脂肪需要量。 3.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相应的热氮比,计算每日所需的氮量及蛋白质需要量。 4. 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对热量进行调节:体温/性别/年龄 体温:体温每升高1度,总热量需增加10% 性别:女性患者,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