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体蜂毒过敏和中毒医急救
人体蜂毒过敏和中毒急救
作者:张中印,王运兵,吕华伟,刘晓红,潘鹏亮 文章来源:蜜蜂杂志 点击数: 733 更新时间:08-12-16 01:03:55
张中印1王运兵1吕华伟2刘晓红3潘鹏亮1(1.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河南新乡453003;2.郑州大学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0;3.辉县市人民医院,河南辉县453600) 蜂毒属于神经毒素和血液毒素,通常由工蜂毒腺分泌、鳌器官排出,通过体液和神经传递,作用于神经、血液等组织器官,具有显著的亲神经特性和溶血等作用。小剂量蜂毒是治疗疾病的良药,临床上,全蜂毒及其组分对神经系统(如神经衰弱、失眠、头痛、肢体麻木、面神经麻痹)、血液系统(高血脂)、运动系统疾病(如风湿、类风湿、肩周炎)和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对风湿和类风湿的治疗最为普遍,还具有抗辐射和调节免疫作用。目前,利用蜂毒刺激—应激反应等生物学原理,辅助治疗肝病、糖尿病以及某些疑难杂症。
蜂毒疗法临床效果好,费用低,应用价值高,适合广大基层医院和乡村医生采用。近几年来,随着蜂毒研究的深入和推广,蜂毒疗法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发展前景广阔。但是,蜂毒所含透明质酸酶和磷酷酶A:可使人致敏,发生过敏性休克以至死亡,超量的全蜂毒或其组分使人中毒直至死亡。
对蜂毒过敏和被蜂螫致死的患者,国内外每年都有报道,因此,在蜂毒治疗被广泛运用的同时,预防和治疗蜂毒引起的中毒和过敏反应十分重要。
1.蜂毒的毒性与人体致死量。人体被蜜蜂螫伤后,产生的症状轻重取决于蜂毒的量、注毒的部位、个人敏感性、生理和心理状态、年龄和性别。对蜂毒非过敏体质的人,被几只蜜蜂螫伤仅出现局部反应,被30只蜜蜂螫伤会出现超量反应,被200只以上蜜蜂螫伤引起严重的中毒反应。然而,对蜂毒有免疫者(如养蜂人)能耐受300只蜜蜂螫刺。通常把500-1000只蜜蜂螫伤所注人人体的蜂毒量当作致死量,但对蜂毒高敏感的人,1只蜜蜂螫刺即可引起死亡。
柯萨卡(1949)报道,1个对蜂毒没有免疫力的健康男性一次被600只蜜蜂蛰伤而没生命危险。安德烈耶夫(1962)报道:3个被蜂螫伤并及时住院治疗的男性,被180只蜂螫伤的1例康复,另1例被2000只蜂螫伤,在22h后死亡;第三例为45岁,被416只蜜蜂螫伤后2h死亡。
全蜂毒和蜂毒肽对小白鼠的毒力见下表。一般来讲,人对蜂毒的耐受力不如小白鼠强。
表1 全蜂毒和蜂毒肽对小白鼠的致死量。
样本
蜂毒肽
全蜂毒
LD50/mg/kg
4.5
1.4
0.15
12.5
3.54
7.4
8.83
3.5
注射途径
静脉注射
腹腔注射
脑室
腹腔
静脉
皮下
实验证实,蜂毒多肽没有致畸胎、致癌变作用。
2.蜂针整伤人体的反应
蜂毒作为蜜蜂自卫的一种生物毒素,人体由其引起的一切不适反应,都应视为蜂毒中毒的表现,蜂毒又是用来治疗某些疾病的毒物。所以,蜂毒在用于治病疗疾和保健时,特将由其刺激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分为局部反应以及晕针、超量、中毒和过敏等全身反应五类,以便叙述和实际操作。
2.1局部反应当活蜂螫针刺人皮肤后,会出现1-2min的短暂疼痛,继而出现皮丘和红肿,组织疏松之处尤甚,皮温升高6℃,持续3d左右。在炎症期间,蜂螫刺5h后出现搔痒,夜晚及温暖时严重,而且越搔越痒、越肿胀。炎症消失后,部分人在蜂螫伤处有一硬结,或有一小脓泡等,这些反应皆可逆,随着时间的延续,最终消失,不留瘫痕。局部反应是蜂毒治疗的正常反应,无需担心和治疗,3d后炎症会自行消失。
2.2晕针反应蜂毒治疗时,若病人出现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而出现肢凉、出汗、面色苍白或蜡黄即是晕针症状。晕针反应,主要在蜜蜂螫针刺患者耳穴时出现。其原因有:患者精神紧张、惧痛、饥饿、疲乏、低血糖状态、重病体虚、大汗、失血和刺激过强、取穴不当等。
预防措施:初次治疗,不给耳穴蜂针;对耳穴中心区、交感、脑点、三焦、内分泌等刺激要轻。同时,要避免在上述不利因素下进行蜂针。
治疗处理措施:发现晕针先兆,要扶病人平卧,取去枕头,使头部稍低,消除紧张心理,解开衣领扣带,放松全身,注意保暖,给患者喝些热茶或糖水,片刻即可恢复。如不恢复,可用指压或针刺人中、中冲,或再刺合谷、少商、百会、足三里;也可用拇指尖点按患者双侧内关穴,5-6秒/次,指压、针刺或点按上穴数秒钟后缓解,5min内应恢复。若晕针时间较长或晕厥严重,可向患者鼻内吹人少量通关散,皮下注射尼可刹米或肾上腺素,同时给予氧气吸入。
2.3超量反应用蜂毒治疗的部分患者,在增加用蜂量过程中,第2星期前后出现恶寒、发热症状,蜂螫区淋巴结肿胀压痛,甚至全身关节疼痛发作。此为蜂毒治疗反应期,不需药物处置,暂停蜂针鳌刺3.4d或减量维持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