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_《将相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_《将相和》概要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继承父亲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中国最早的通史。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一。《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将 jiàng jiāng 相 xiàng xiāng 和 (大将) (将要) (宰相) (相信) hé (和平) ?hè (附和) ?huò (和弄) huo (暖和) hú? (和牌) 多音字 释题: “将”指 “相”指 “和”的意思是 从“和”字可以 推想出什么? 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廉颇 蔺相如 “将相和”这个故事故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赵、韩、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将的故事就是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王时期。本文主要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重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璧 诺 怯 瑟 缶 拒 卿             (bì) (和氏璧) (qiè) (nuò) (许诺) (胆怯) (fǒu) (jù) (拒绝) (sè) (鼓瑟) (击缶) (qīng) (上卿) 学 习 生 字 无价之宝: 绝口不提: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同心协力: 理直气壮: 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因回避而不说。 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两个成语多指善于打仗。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第1~10自然段):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第11~15自然段):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第16~18自然段):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起因: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 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 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完璧归赵 言语:“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池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了。” 表现出蔺相如的胆识过人 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 言语:“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只给您看。” 表现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 言语:“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表现出蔺相如的不畏强暴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从“完璧归赵”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蔺相如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 A、机智勇敢 B、胆识过人 C、不畏强暴 A B C 渑池之会 起因: 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要人记录下来。 经过: 蔺相如针锋相对的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结果: 秦王没有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蔺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语言:“请您为赵王击缶。”“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行动:他走到秦王面前,逼秦王为赵王击缶,叫人记录 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样”? 1、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所以逼秦王击缶。 2、表现出了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3、秦王击缶后,不敢拿赵王怎样,是因为廉颇大将军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秦王只好放赵王回去。 从“渑池之会”可以看出蔺相如是 一个 的人。 勇敢、随机应变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