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古代文学史·明清史第十八讲【讲师:魏宏远】.pptVIP

兰州大学古代文学史·明清史第十八讲【讲师:魏宏远】.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八讲:唐宋派及归有光 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或平原而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旒赘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为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 一、明文发展走向 黄宗羲:“有明之文,莫盛于国初,再盛于嘉靖,三盛于崇祯。 ” 有明文章正宗,盖未尝一日而亡也。 自宋、方以后,东里、春雨继之, 一时庙堂之上,皆质有其文。景泰、天顺稍衰,成、弘之际,西涯雄长于北,匏庵(吴宽)、震泽(王永熙)发明于南,从之者多有师承。正德间余姚之淳正,南城[罗汝芳]之精炼,掩绝前作。至嘉靖而昆山、毗陵、晋江者起,讲究不遗余力,大洲(赵贞吉)、浚谷(赵时春)相与犄角,号为极盛。 崇祯时,昆山之遗泽未泯,娄子柔、唐叔达(嘉定四老)、钱牧斋、顾仲恭、张元长皆能拾其坠绪,江右艾干子、徐巨源,闽中曾弗人、李元仲,亦卓荦一方,石斋以理数润泽其间,计一代之制作,有所至不至,要以学力为深浅,其大旨罔有不同,固无俟于更弦易辙也。 吴伟业《致孚社諸子書》:“至古文辭,則規先秦者,失之摸擬;學六朝者,失之輕靡;震川、毘陵扶衰起敝,崇尚八家,而鹿門分條晰委,開示後學。” 贾开宗《侯朝宗古文遗稿序》:“明初刘基、宋濂辈为古文辞犹有唐宋文之遗意,在李梦阳、王世贞辈始舍唐宋而宗左、国、庄、列、史、汉、贾谊、扬雄之文,犹伪鼎伪瓷,貌似而神亡矣。故明三百年无古文也。嘉靖中王守仁、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四人始起而厘正之,然而茫茫,此道孤行。” 二、唐宋派之名 焦竑云:“我朝何、李兴,而秦汉之气张;晋江、毗陵作,唐宋之帜立。互相离合,迭有胜衰。” 陈继儒《今文选序》云:“视古修辞,宁失诸理,北地其鼻祖也。穷深极微,非理弗道,晋江其选乎。” 也有人认为:“辞达之旨,畅极于鹿门;修辞之则,大阐于弇园,真所谓葑局手也。” 《明史》卷二八七《王慎中传》:“慎中為文,初主秦漢,謂東京下無可取。已,悟歐曾作文之法,乃盡焚舊作,一意師倣,尤得力於曾鞏。順之初不服,久亦變而從之。壯年廢棄,益肆力古文,演迤詳贍,卓然成家,與順之齊名,天下稱之曰王唐,又曰晉江毘陵,家居問業者踵至,年五十一而終。李攀龍、王世貞後起力排之,卒不能掩。攀龍、慎中提學山東時所賞抜者也。” 《四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