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二十五章降血糖药概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5第二十五章降血糖药概要

第三十三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杨 宇 清 复习旧课 1.试述甲状腺激素的临床应用。 2.比较硫脲类和碘剂治疗甲亢的特点(机制、临床应用)。 王某,男性,53岁,口干、多饮、多食半年,加重一周。患者半年前无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多食、易饥,未予重视。近一周症状加重,极度疲乏与口渴、有时伴恶心、呕吐,今晨起床四肢厥冷、呼吸急促,急诊入院。查空腹血糖21.0mmol/L,尿糖(4+),酮体(2+)。嗜睡状,呼气有烂苹果味。 临床诊断:2型DM;DM酮症酸中毒 治疗经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予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血糖逐渐下降,后改为口服二甲双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联合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平稳后,予以出院。 学习任务:①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②口服降糖药有哪几类,各有何特点及不良反应? 概 述 糖尿病分型 胰岛素依赖型,1型DM, IDDM(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胰岛素绝对缺乏 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DM,NIDDM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胰岛素相对缺乏与胰岛素抵抗 DM病理生理 肝、肌肉和脂肪组织对糖利用↓ 肝糖生成↑ 脂肪合成↓ -脂肪酸和甘油三酯↑ 胰岛素明显缺乏时→脂肪分解明显→酮体生成↑伴利用障碍→酮症酸中毒 (DKA) 蛋白质合成↓分解代谢↑→负氮平衡 糖尿病的诊断新标准 (1)症状+ 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 FPG(空腹血糖)≥7.0mmol/L (3) OGTT 2HPG≥11.1mmol/L 注:需再测一次,予以证实,诊断才能成立。 DM临床症状及并发症 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 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感染、心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糖尿病高渗综合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等 糖尿病足 一、胰岛素类药 1.来源:由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的激素;药用胰岛素多是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2.作用( 影响三大物质代谢,与GCs相反) 降低血糖 影响脂肪代谢:促合成、抑分解 影响蛋白质代谢:促合成、抑分解 促进钾离子内流 一、胰岛素类药 3.药动学特点 口服无效,易被消化酶破坏,须注射给药★ 10℃以下避光保存 胰岛素的储存注意事项有哪些? 未开封的胰岛素或已启用的胰岛素,应尽可能放在温度2℃~8℃的冷藏室储存。 一、胰岛素类药 4.常用制剂 速效(RI,简写R ):静注或皮下注射, 用于急救 中效(NPH,简写N) :低精蛋白锌INS,皮下注射 长效(PZI) :精蛋白锌INS,皮下注射 一、胰岛素类药 (1)糖尿病(DM) 1型DM:胰岛素是唯一用药,须终身用药。 2型DM:经饮食控制或口服降血糖药未能控制者。 DM急性并发症或伴严重合并症: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高渗性高血糖昏迷。 (2)纠正细胞内缺钾或高钾血症 一、胰岛素类药 6.不良反应 低血糖:胰岛素的主要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局部反应 耐受性: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误区-胰岛素注射麻烦,还很疼 打胰岛素和普通打针不一样,药量小得多,而且是皮下注射。现在有专用注射器,正常情况下注射痛感很小 胰岛素的注射部位是哪里? 注射部位的轮换 间距2.5cm, (约两个手指的宽度)不要在距脐部 5 cm的范围内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正确的注射方法 捏起皮肤注射:注射应保证在皮下注射,避免误入肌肉层,否则,胰岛素的吸收曲线将不能与血糖吸收峰值相吻合,血糖波动大。 胰岛素使用出现低血糖时怎么处理? 低血糖会出现虚汗、无力、心悸、饥饿感、烦躁症状; 使用血糖仪检测血糖加以证实,立即进食含糖食物; 无条件的患者不要强忍,可直接进食含糖食品。 总之 ①初学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②尽快学习、获得经验后可对胰岛素用量自行微调; ③保持规律的饮食、运动习惯; ④密切监测血糖。 二、口服降糖药 磺酰脲类 双胍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胰岛素增敏剂 磺酰脲类(SUs,促RI分泌药) 第一代:甲苯磺丁脲 D860 (甲糖宁)、氯磺丙脲 第二代:格列齐特(达美康),兼有改变血小板功能;格列吡嗪、 格列喹酮,作用增强十至上百倍 二、口服降糖药 1.降糖机制:具RI依赖性 ①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RI→血中RI↑(主要) ②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次要) 3.临床用途 ①治疗轻、中度2型DM ②治疗尿崩症 二、口服降糖药 双胍类:甲福明(二甲双胍、降糖片) 双胍类 2.降糖特点★ ①对胰岛功能完全丧失者有降血糖作用 ②对正常人无降血糖作用→不诱发低血糖 双胍类 4.不良反应 胃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