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发行的货币供给效应分析论文.docVIP

我国国债发行的货币供给效应分析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国债发行的货币供给效应分析论文.doc

  我国国债发行的货币供给效应分析论文 .freelpirical analysis in this paper indicates that the effect of Chinas national debt on moary supply is huge.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puts foral issuance scale of national debt, analyses the effects on all levels of moary supply e of the issuance of the national debt on time structure of moary supply.freeleasures betoary policy to better realize macro-adjustment of the government. Key oary supply; optimal scale of government debt; purchaser; time of issuance 我国自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债发行量一年高过一年,2005年初中央政府提出要淡出积极财政政策,国债的发行增量也随之下降(如:2003年实际发行6029.24亿元①、2004年实际发行6924.3亿元②、2005年计划发行 6940.9亿元③)尽管国债发行增量逐年下降,但余额仍呈上涨趋势。已有理论分析表明,国债发行具有货币扩张效应。这种扩张效应不但在国债高速增长时期表现明显,而且在国债净发行(发行量减偿还量)变为负数之前,仍将持续存在并对经济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国债发行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一.国债发行对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分析④ 用ΔM0、ΔMB 、ΔM1、ΔM2和ΔNB分别代表流通中的现金、基础货币、狭义货币、广义货币以及国内债务的年度新发行额,将1985—2003年间我国国债新发行额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变动额作一元线性回归分析⑤,结果如下: ΔM0= 590.067 + 0.23×ΔNB 调整后的 R2 = 0.491 (1)式 (155.380)(0.055) F = 17.423 t = 4.174 ΔMB= 1586.033 + 0.634×ΔNB 调整后的 R2 = 0.332 (2)式 (581.426) (0.206) F = 9.442 t = 3.073 ΔM1= 1296.85 + 1.625×ΔNB 调整后的 R2 = 0.860 (3)式 (445.522) (0.158) F = 105.582 t =10.275 ΔM2= 3499.942 +4.331×ΔNB 调整后的R2 = 0.858 (4)式 (1195.757) (0.425) F = 104.046 t = 10.2 其中(1)-(4)式代表模型一至模型四,由以上回归结果可知: 1.模型回归的整体评价。各模型解释变量的t统计值均大于置信度α为0.05时的临界值tα/2( 16 ) = 1.75,说明国债年度新发行量是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各模型F值均大于Fα(1,16)=4.49,说明各回归方程的回归效果显著;而且由(3)式调整后的R2 = 0.860和(4)式调整后的 R2 = 0.858 可知模型三和模型四对样本数据的拟合优度较高。 2.模型一到模型四的趋势分析。由模型一至模型四ΔNB前的系数逐渐增大可知,国债年新发行额不但与货币供应量有显著相关关系,而且随着货币层次的扩展,其显著程度有递增趋势。如:每新增一元国债,流通中现金将只会增加0.23元,基础货币则会增加0.634元,狭义货币增加1.625元,而广义货币增加4.331元。这说明我国国债发行不但具有较大的货币供给效应,而且由于货币乘数作用,这种货币效应对M2的扩张性影响要比M1、MB和M0的影响大得多。 汤凤林:我国国债发行的货币供给效应分析3.模型二、三和四之间的关系。由于货币供应量(M)=货币乘数(m)×基础货币(MB),则有m=M/MB和ΔM=m×ΔMB,狭义货币乘数(m1)和广义货币乘数(m2)可根据1985—2003年的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数据算出,经简单算术平均得:m1=1.50,m2=3.16,因此理论上有: ΔM1=1.5 ×(1586.033 + 0.634×ΔNB) =2379.0495 + 0.951×ΔNB (5)式 ΔM2=3.16×(1790.084 + 1.082×ΔNB) =5011.86428+2.0034×ΔNB (6)式 比较(5)与(3)、(6)与(4)可知,国债发行所引起M1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