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弓形虫病核酸疫苗研究概况论文.docVIP

我国弓形虫病核酸疫苗研究概况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弓形虫病核酸疫苗研究概况论文.doc

  我国弓形虫病核酸疫苗研究概况论文 .freelainChina. 刚地弓形虫(简称弓形虫)呈世界性分布,哺乳动物及鸟类普遍易感。人类对弓形虫有较强的自然免疫力,感染后绝大多数无明显症状表现,或只出现亚急性弓形虫病。但在孕妇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如ADIS病、器官或组织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人等)感染弓形虫后引起的危害严重。人体弓形虫感染日益受到关注,弓形虫病疫苗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动物实验发现,弓形虫全虫疫苗,弓形虫特异抗原组分疫苗有预防弓形虫感染或降低感染度作用,但前者可能会引起再感染.freelajor membrane protein of Toxoplasma gandii by immunoabsorptionono-clonal antibody[J].J lmmunol,1983,130:2407. [2]Couvreur G,Sadak A,Fortier B,et al.Surface antigens of Toxoplasma gondii[J].Parasitology,1988,97:1. [3]Mereier C,Lecodier L,Darcy F,et al.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 dense granule antigen(GRA2)associated a gondii[J].Mol Biochem Parasitol,1993,58:71. [4]Saffer LD,Mercereau-Puijalon O,Dubremetz JF,et al.Localization of a Toxoplasma gondii rhoptry protein by imnunoeloctron microscopy during and after host cell peration[J].J Protozool,1992,39:526. [5]张洪花,韩广东,王昌源,等.弓形虫抗原的保护性研究[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1,14(1):5~7. [6]于瑾,古钦民,李瑛,等.用含霍乱毒素A2/B的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3,19(6):22~23. [7]游东生,沈继龙,马华,等.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基因的原核融合表达及鉴定[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1999,28(3):155~157. [8]姚永伟,褚宏亮,候敏,等.弓形虫表面抗原P22基因片段的克隆表达及鉴定[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4,17(3):167-169. [9]龙彩虹,吴少庭,翁亚彪,等.弓形虫表面抗原SAG2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原核表达[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3,19(2):42~45. [10]占国清,梁驹卿,林敏,等.弓形虫表面抗原P22编码基因片段的亚克隆与表达[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2,15(1):24~26. [11]林敏,吴少庭,张仁利,等.弓形虫表面抗原P35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鉴定[J].中国热带医学,2004,4(3):32(3):324~326. [12]Cesbron-Delauajor antigen secreted by Toxoplasma gondii[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9,86(19):7537~7541. [13]碧云,林建银,章涛,等.弓形虫巨噬细胞致密颗粒蛋白-1编码基因转染生物学特性[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4,22(5):283~286. [14]贾雪梅,陈观今,郭虹,等.弓形虫GRAi基因的体外扩增、克隆及鉴定[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2,18(3):17~19. [15]林绮萍,吴少庭,翁亚彪,等.弓形虫RH株致密颗粒蛋白GRA4基 因的克隆与表达[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4,20(6):500~503. [16]朱翔,丁天,陆惠民,等.弓形虫GRA6抗原基因的克隆与表达[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3,19(2):50~54. [17]郑斌,何蔼,李卓雅,等.3株弓形虫GRA7基因保守性鉴定[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4,17(5):264~267. [18]郑斌,余南.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基因的表达及其重组蛋白免疫反应性的评价[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21(2):119~121. [19]Beghetto E,Spadoni A,Buffolano olecular dissection of the human B-cell response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