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剧艺术大观——戏曲文学的基础特点2.pptVIP

国剧艺术大观——戏曲文学的基础特点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剧艺术大观——戏曲文学的基础特点2

国剧艺术大观 ——戏曲文学特徵概览(二) 王若皓 愉快的欣赏之旅 金-元-明-清 金代戏曲剧本文学特徵 黄庭坚 须打诨;临了须打诨 金代戏曲剧本文学特徵 《吕氏童蒙训》 打猛诨 小品《相亲》之头 小品《相亲》之尾 烂柯山 地保 刘异龙饰演 元代杂剧发展分期 蒙古时代 (1127-1270) 统一时代 (1271-1340) 至正时代 (1341-1368) 元代杂剧发展分期 蒙古时代 (1127-1270) 统一时代 (1271-1340) 至正时代 (1341-1368) 明代戏曲发展分期 一,前期 分为 1,洪武——宣德(1368-1435) 2,正统——正德(1436-1521) 道学气和时文风滥觞,剧作沉寂 二,中期 分为 1,嘉靖——隆庆(1521-1572) 2,万历年间 (1573-1620) 创作高峰,继承元代,创新风格 三,晚期 天启——崇祯年间(1621-1644) 过渡到清代 清代戏曲发展分期 一,戏曲第三大高峰期 二,花雅之争 金圣叹 李渔 金圣叹等前人由小说、戏曲归纳出 1,“移堂就树”法 2,“月度回廊”法 3,“羯鼓解秽”法 4,“狮子滚球”法 5,“龙王摆尾”法 6,“烘云托月”法 7,“草蛇灰线”法 8,“背面敷粉”法 9,“帷灯匣剑”法 10,“剥笋解箨”法 明代是戏曲从成熟到繁荣的时代。杂剧到明已经越来越自由化。南戏则不断吸收北曲之长,实现着自身的精密化。成化、弘治年间,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优势的南戏,由于大批正统文人的加盟,便从“畴农市女顺口可歌”的状态,逐步完善起来。南北合套以及南腔唱北曲的作法,成为一时风气。渐渐形成新的体制—传奇。传奇本是唐小说的篇名,后来就借用来指杂剧、南戏,到明初则专指戏曲。明传奇在体制上有重大突破。原来不分出地展开情节,显得很不够用,根据剧情发展的层次段落,线索的增多,戏曲逐渐形成分出的习惯,以后又为了演出的方便按演出次数分成了卷。自报家门也成为惯例。 元末明初,昆山腔已经成为南曲声腔之一。元朝的顾坚等人,精于词曲,由此可知,昆山腔在发生期就与士大夫有了联系。 后来北曲衰落,弋腔分化,魏良辅全面改革昆山腔,经过众多音乐家的通力合作,具有水磨功夫、流丽悠远的昆腔,从清曲走上了舞台,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一直到今天仍然活在舞台上。《浣纱记》、《鸣凤记》、《牡丹亭》、《义侠记》等一系列大作品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巨大的魅力。 明代的演出主要是宴会和庙会两种形式。唱念舞打俱全。舞台装置虚实结合,表演手段非常丰富。 清代前期,北京主要流行昆、高腔。高腔即弋腔,北京叫京腔。它不像昆腔一样有工尺谱,一般是师带徒的方式。乾隆44年,魏长生进京,秦腔风靡北京。京腔衰落。随着《长生殿》、《桃花扇》的问世,昆曲出现最后两个高峰。 康乾时期,一批新兴的声腔在民间成长起来,主要有弦索腔、梆子腔、吹拨腔、乱弹腔、皮簧腔五大系 统。经过反复竞争,昆曲衰败,综合性剧种出现,形成以昆代表的雅部和以梆子、皮簧代表的花部两大派系。 乾隆55年起,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陆续进京,徽汉昆梆及时调杂糅,到清的同治、光绪时,京戏走向成熟。各种腔调也相对稳定下来,成为各有特色的地方戏。 元·乔吉的结构说 凤头 猪肚 豹尾 《西厢记》碧云天 蔡瑶铣 王振义 最初出自范仲淹的词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正宫]〔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巧体 拆白道字 好闷 (女边着子,门里挑心) 巧体实例:拆白道字—— 1.《曹操与杨修》猜诗一 2.《曹操与杨修》猜诗二 数字—— 3.《张协状元》六个一 4.汤显祖《牡丹亭·如杭》1-10;10-1数字 《牡丹亭》之开篇《蝶恋花》 汤显祖之生死观: 生者可以死,死亦可以生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