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7课改革运动
年级:七年级 科目:历史 课题:戊戌变法 学案号:7
主备人:贺金秋 审核人:王云飞 时间: 年 月 日
第7课 戊戌变法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记住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知道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名称和顺序
过程与方法:比较分析社会各界对于戊戌变法的不同反映,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谭嗣同等人不惜牺牲生命,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值得后人景仰和怀念;充分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陶冶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增强新时代青年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自主预习
1.背景:1895年,《__________》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机加剧。
2.序幕:1895年,_________和________组织的“____________”,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发展:
问题归纳:康有为和梁启超为推动变法进行了哪些大量活动?
4.高潮: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时间是_______年,________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由于这一年是旧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又由于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_____________”。
问题归纳: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四个方面归纳戊戌变法的内容。
5、失败: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以________为首的_______派,发动了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
1.你认为戊戌变法运动有什么意义?
2.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课堂小结
请你用知识树或知识网络形式写出本课的知识框架
当堂训练
1.戊戌变法运动又称“百日维新”,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强学会的成立 D.《中外纪闻》的创办
2.直接导致“公车上书”的事件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3.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如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斩木揭竿,已可忧危”文中的“瓜分豆剖”“斩木揭竿”指的是当时中国面临的什么情况?( )
A.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尖锐
B.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被瓜分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圆明园被焚毁
D.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4.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帮助光绪帝夺取实权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发展资本主义 D.实行民主建立共和国
5.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改革
C.发展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A.B.C.D.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胶澳事后(德国占领胶州湾),瓜分豆剖,渐露机芽……自台湾
事后……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
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
材料三: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
⑴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
⑵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
⑶材料三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本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物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⑴李鸿章和梁启超对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⑵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哪一政治派别的思想?
⑶这两大政治派别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先后展开了什么运动?结果怎样?
学(教)后反思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版研究生教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24年版)》2此为一半内容.docx VIP
- (2025春新版本)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春晓》PPT课件.pptx VIP
- 男性青春期健康教育教案及反思.pptx VIP
- 2023年GB50300-20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附录.doc VIP
- 男性青春期发育延迟健康教育.pptx VIP
- 护理教学课件目录模板.ppt VIP
-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教学设计.docx VIP
- 9-7电磁振荡..ppt VIP
- 05二年级上册造房子单元解读-王小梅.pdf VIP
- 剑桥少儿英语一级单词绘本351849-pre-a1-starters-word-list-2018.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