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理渊源:市民社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讲:理渊源:市民社会

NGO与社会发展课程基本架构与基本参考文献 第一讲:导论 第二讲:理论渊源:市民社会传统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7年版,中译本评(4、5),第182-256节;☆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恩全集》第一卷。☆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第1、2章;☆ 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第2章,上海人民出版社; 邓正来:《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刘军宁:《保守主义》,第6章; 葛兰西:《狱中札记》,人民出版社。 福格森:《市民社会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 俞可平:“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四期; 第三讲:托克维尔的遗产:社群主义与多元主义传统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第四章;下卷,第五、六、七章,商务印书馆。☆ 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引言、第二幕、第三幕,三联书店。☆ 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1.6,4.3,译林出版社01年版。 迈克尔·沃尔泽:《正义诸领域:为多元主义与斗争一辩》,第二章,译林出版社01年版 俞可平:《社群主义》,P44-7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许继霖主编:《共和、社群与公民》,“政治社群与公民社会”,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第八章,商务印书馆97年版。 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第三章,译后记,三联书店99年版。☆ 张静:《法团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俞可平:“当代西方社群主义及其公益政治学评析”,《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托马斯·伯格:“美国政治哲学中的社群主义”,政治文化研究网/log/01/010601/0101028.htm 林火旺:自由主义可否建立一个政治社群?/data/detail.php?id=5290 顾肃:“全面认识个人与社群的关系——评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争论”,《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 徐友渔:“重新理解‘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之争”,《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11期。 景跃进:“比较视野中的多元主义、精英主义与法团主义——一种在分歧中寻求逻辑结构的尝试”,《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晓林:“当代西方多元主义理论和政治现象评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3期。 顾昕:“公民社会发展的法团主义之道——能促型国家与国家和社会的相互增权”,《浙江学刊》,2004年第6期。☆ 第四讲:NGO与政治发展 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5章。☆ 罗伯特·达尔:《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版。 罗伯特·达尔:《多头政体——参与和反对》,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2、3章。☆ 朱莉·费希尔:《NGO与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3、6章。☆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上册绪论、第四章“美国的政治社团”、P95-108有关行政集权的探讨、P349-367有关教育、习惯和实践的讨论;下册第二部分5、6、7章。☆ 加里·沃塞曼:《美国的政治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章第4节,第8章。 李寿祺:《利益集团与美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章17-25页。 Peter L.Berger and Richard John Neuhaus: To Empower People: The Role of Mediating Structures in Public Policy, Washington: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1977.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在碎裂的世界中深化民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第5章。 毛寿龙:《政治社会学》,第七章第4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李文:“NGO与东南亚政治社会转型”,《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4期。 第五讲:NGO、社会资本与经济绩效 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组织视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弗兰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德创造》,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 陈晓春:《市场经济与非营利组织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章第3节。 文军、王世军等:《非营利组织与中国社会发展》,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章。 威廉·大内:《M型社会》,中国友谊出版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