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卷·2015届河南省安阳一中等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测试(二)(2014.11)word版
第I卷
本卷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中a为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a经线的交点。据此完成1~2题。
1.若Q点在30°E经线上,且地方时间为5时30分,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A.10时44分 B.22时44分 C.11时30分 D.23时30分
2.若Q点始终位于该经线上,则在一年之中该点的移动方向是
①3月21日-6月22日期间,Q点向北移 ②6月22-9月23日期间,Q点向南移 ③9月23日-12月22日期间,Q点向北移 ④12月22日-次年3月21日期间,Q点向南移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东亚冬季风及亚洲高压标准化强度指数变化反映了东亚冬季风和亚洲高压的强度变化(正值表示高于平均值,负值表示低于平均值)。下面两图反映了50年间东亚冬季风(a)及亚洲高压(b)标准化强度指数年历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数据反映出
A.冬季风强弱年际变化小 B.亚洲高压强弱季节变化小
C.冬季风与亚洲高压强弱变化呈正相关 D.冬季风与亚洲高压强弱变化呈负相关
4.冬季风势力较强的年份是
A.2011年 B.1987年 C.1979年 D.1962年
5.可能出现暖冬的年份是
A.1967年 B.1982年 C.2002年 D.2011年
读某远洋运输公司航运线示意图,完成6~7题。
6.该公司货轮运输时过程平均比较节省动力的航段为
A.天津→香港 B.曼萨尼约→釜山
C.巴尔博雅→圣地亚哥 D.横滨→宁波
7.卡亚俄→圣地亚哥航段附近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使沿岸地区降水增加 B.使沿岸热带沙漠呈南北延伸状
C.使船只航行污染程度加剧 D.冷暖水交汇,形成渔场
读我国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单位:m),完成8~9题
8.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岩石属于同一类的是
A.甲与乙 B.乙与丙 C.丁与丙 D.甲与丁
9.影响图中乙地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化作用、风力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搬运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冰川沉积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海浪沉积作用
读珠穆朗玛峰南北两侧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垂直变化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该山峰南坡自然带比北坡丰富,其原因有
①南坡相对高度大 ②北坡热量条件优于南坡 ③南坡水热条件垂直变化大 ④北坡水热条件相对单一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1.珠穆朗玛峰的冰雪带
A.北坡低于南坡 B.南北两侧海拔相同
C.南坡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海拔低 D.北坡地处东北季风迎风坡,海拔低
12.在海拔4000-5000m处
A.受高原面积增温影响,北坡热量条件好 B.北坡降水条件好
C.南坡热量条件好 D.南北两侧自然带类型相同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政府在2014年6月首次明确设定了“50年后维持人口1亿人”的人口目标。下表为日本人口统计及未来人口推测表。据此完成13~14题。
13.日本劳动年龄人口变化趋势及其影响是
A.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 社会负担减轻
B.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 社会负担减轻
C.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 社会负担加重
D.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 社会负担加重
14.日本最突出的人口问题是
①人口老龄化 ②人口少子化 ③低死亡率 ④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规划图,该市具有多山、跨江、沿海的地理环境特点。据此完成15~16题
15.影响该城市最初形成的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资源
16.随着八个新城的建设,其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将演变为
A.单核心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扇形模式 D.多核心模式
读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与油菜种植分布图,完成17~19题
17.图中a、b、c、d四地降水最多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18.影响该地油菜种植的主导性自然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劳动力
19.图示地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