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A1c与糖尿病管理—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各权威组织推荐的血糖控制目标HbA1c的水平也都是基于UKPDS及DCCT研究结果或这两个研究所努力达到的目标。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认为一般情况下血糖控制目标值HbA1c7%[9];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美国内分泌协会(AACE/ACE)、英国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全球有效管理糖尿病合作组织(GPEDM)和加拿大糖尿病学会(CDA)则建议一般情况时HbA1c6.5%[9-1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推荐的一般HbA1c目标值为7%。 * 2008年8月-2009年7月,对北京市5个城区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7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调查,发现血糖控制达标现状不容乐观,血糖控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病程、受教育水平等,提示对文化程度低的人群进行教育很重要。 自2009年7月20日至7月30日,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选取江苏省13个城市的23家三级医院、18家二级医院及15家社区医院的门诊T2DM患者, 年龄20~79岁,有T2DM病史半年以上,总调查人数为3 046名,本次分析选取其中的2 966例T2DM患者,年龄(56.4-+-11.2)岁,糖尿病 病程(6.3±5.7)年,HbAl C(7.2±1.6)%。HbAl C ≥6.5%的患者占59.8%。 2006年2月至2009年4月与兰州大学二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糖尿病患者624例,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均接受生活方式干预或(和)药物治疗。按照HbAlc6.5%为达标,达标率为28.83%,按照 HbAlc7.O%为达标,达标率为41.83%。 * 2006年1-12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治疗后HbA1c达到7.5%以下,嘱患者每3个月复查HbA1c,截止2010年1月复查HbA1c1次以上者入选,共计1266例,1型44例,2型1222例,年龄6-85岁(46+/-9.1岁). * * 连续入选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40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电话随访完成相关调查问卷。所有患者随访至2009年9月—2010年7月。除近3个月内有明确记录者外,均门诊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并根据其结果将患者分为血糖控制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出院后诊疗状况,分析影响血糖控制的因素。结果共320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率78.8%,平均随访时间21.1个月。HbA1c达标率为47.8%。 结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及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本研究中糖尿病控制达标定义为:HbA1c水平:≤60岁6.5%,61-70岁7.0%, 70岁7.5% * 强化治疗组的平均HbA1c较标准治疗组低0.9%; 强化治疗组非致命性心梗的发生风险降低17%;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降低15% Ray KK, et al. Lancet, 2009, 373(9677):1765-1772. 强化治疗 /标准治疗 样本量 权重 优势比(95% 可信区间) 优势比(95% 可信区间) 平均HbA1c降低 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随之降低 小结:HbA1c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指标 HbA1c与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危险密切相关 HbA1c升高,微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 HbA1c降低,微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下降 HbA1c与大并发症发生危险密切相关 HbA1c增加,任何糖尿病相关大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 HbA1c降低,心血管疾病及其他终点事件发生风险都显著降低 HbA1c与死亡发生危险密切相关 HbA1c升高,死亡发生风险增加 HbA1c降低1,糖尿病相关死亡和全因死亡发生风险降低 目 录 影响HbA1c测定结果的因素 1 HbA1c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指标 2 了解HbA1c更好控制血糖 3 HbA1c的监测频率和控制目标 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 达到治疗目标:每6个月检查1次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 在各大糖尿病联盟和组织制定的糖尿病管理指南中,HbA1c都是起始和改变治疗的最重要参考指标,并且有明确的治疗目标,但强调个体化 Goal AACE;IDF,NICE, GPEDM,CDA 中华医学会2007年 ADA 中华医学会2010年 HbA1c 6.5% 7% 中国T2DM患者HbA1c控制水平不理想 袁明霞等.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0, 18: 752-755. 孙婧等.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1, 19: 591-594. 胡晓霞等. 中国老年医学杂志 2011, 31:2352. 规律监测HbA1c才可获得良好血糖控制 按照3年中HbA1c监测次数分4组,A组:监测1-3次;B组:监测4-6次;C组:监测7-9次;D组:监测10-12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