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护理查房概念.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术后护理措施 (五)保持引流管通畅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成角 ?病人头部:活动范围适当限制 ?治疗护理:动作轻柔、避免牵拉引流管 ?引流液: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示通常。反之不畅 ?搬运病人时:暂夹闭引流管 (六)脑脊液的颜色、量、性状 术后护理措施 ?颜色:术后1~2日可略呈血性渐变橙黄色 ?量:500ml/d ?异常: 1)浑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提示颅内感染,应放低引流袋(约低于侧 脑室7cm)以引流感染脑脊液,并送标本化验。 2)血性脑脊液或原有的血性脑脊液颜色加深,提示脑室内继续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性止血处理。 术后护理措施 ?置管时间:5-7天 (七)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液量 ?方法:先夹管用典伏离心式消毒引流管外壁,长度3㎝,更换新的无菌引流袋,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 必要时作脑脊液检查或细菌培养 (八)拔管 ?术后3-4日:颅水肿期将过,颅内压逐 术后护理措施 渐降低应及早拔管 ?试夹管24h: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常,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呕吐等症状。 ?拔管后加压包扎伤口处,卧床休息,减少头部活动,注意穿刺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严密观察有无意识、瞳孔变化,失语或肢体抽搐、意识障碍加重,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九)脑室引流管引流不畅原因 动脉瘤护理查房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十五病区 孙静 时间:2016-08-26 地点:主任办公室 主持人:王丽娜护士长 主讲人:孙静 参加人员:杨烨、孙青、李亚男、徐胜男、吴扣霞、柏荣伟、周丹、朱文文 缺席人员:徐旭平、王虹 概念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以囊性动脉瘤最为常见,其他还有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等。 最近研究总结其发病率为5%,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比率为5:3到5:6(粗略估计为1:1,也就是说50%的动脉瘤破裂),多见于成年人,仅仅2%动脉瘤见于儿童。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见的原因。 WILLIS动脉环 病因学 动脉瘤发展的确切病理生理学仍然存在争论,一般认为与脑血管中层和外膜缺乏弹力纤维、中层肌肉少、外膜薄有关。动脉瘤的病因可能为: 1.先天因素(如:动脉血管壁肌肉层缺陷); 2.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是大多囊性动脉瘤的可疑病因,可能 与上述先天因素相互作用; 3.栓塞性: 如心房粘液瘤; 4.感染性:(所谓的“霉菌性动脉瘤”); 5.外伤性。 流行病学 动脉瘤主要见于30~60岁的中年人。发病率为脑血管意外病人的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及高血压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为5~20人/(10万人*年),其中34%由动脉瘤造成。动脉瘤出血死亡率高,初次出血占15%,最多出血可达6次,再次出40%~65%死亡,而且再次出血在7日以内。 临床表现 1.出血症状 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典型症状和体征有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昏迷等。可能存在的类型有: 1)前交通动脉瘤:通过终板进入第三脑室前部或侧脑室。 2)基底动脉瘤或颈内动脉末梢动脉瘤:可能破裂通过第三脑室底。 3)颈内动脉远端的动脉瘤:可能破裂直接通过Luschka孔进入第四脑室。 临床表现 2 .局灶症状 即非出血症状,如动脉瘤体积缓慢增大,压迫邻近 神经,也可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1)视神经症状 如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视神经萎缩等。 2)眼神经麻痹:常见的为一侧动眼神经麻痹,是由于后交通动脉瘤扩张引起的,有时也可见于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 3)海绵窦综合征:常见于海绵窦内或床突上动脉瘤。 4)小梗死或短暂的缺血: 动脉瘤造成供血动脉远端缺血或栓塞,表现为一过性黑朦、同向偏盲等。 5)癫痫:为动脉瘤对邻近皮层刺激或压迫造成的,也可能与动脉瘤周围脑组织 局部胶质增生有关。 6)下丘脑症状:动脉瘤直接压迫下丘脑或间接影响下丘脑血供,可出现下丘脑症状,如尿崩症、体温调节障碍和脂肪代谢紊乱。 辅助检查 1.脑血管造影 有条件应及时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以明确诊。 2.头颅CT和 CTA(螺旋CT的血管显影)、MRI和MRA(核磁共振血管显影)仅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型或巨大动脉瘤做出诊断。 动脉瘤分级 一级无症状,后轻微头痛级轻度颈项强直。 二级中度至重度头痛,颈强直,除颅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功能缺失。 三级倦睡,意识模糊,或轻微的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四级木僵,中度至重度偏侧不全麻痹,可能有早期的去脑强直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五级深昏迷,去脑强直,濒死状态。 治疗 对于动脉瘤患者,入院时应向家属交待,住院期间患者随时可能因动脉瘤破裂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