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何谓“二次生油”?并用埋藏史剖面表示之。 11、甲烷的δ13C值在天然气的几种基本成因类型间有何变化规律? 12、如何用同位素区分有机与无机成因气? 13、气源岩与油源岩的识别和评价有何差别?为什么? 14、为什么在评价生油岩成熟度时经常使用Ro指标? 15、促使有机质向油气演化的地质因素有哪些?油气演化的终极产物是什么? 三种类型干酪根各产烃带开始时的元素组成 ? 平 均 原 子 比 H/C O/C 产烃带 石 油 1.45 1.25 0.8 0.05 0.08 0.18 湿 气 0.7 0.7 0.6 0.05 0.05 0.08 干 气 0.5 0.5 0.5 0.05 0.05 0.06 干酪根类型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返回↓ P116 b2-39 Ⅱ型干酪根(巴黎盆地下托森;撒哈拉志留系) 演化的红外光谱(据 Tissot,1978) 返回 成岩作用阶段,是O/C原子比明显降低和H/C原子比微弱降低;主要表现为含氧官能团(C=O)逐渐消失,1770cm-1吸收峰从①到②、③减弱。 深成作用阶段,Ⅱ型干酪根,H/C原子比从1.25降到0.5,O/C原子比降到0.05;红外光谱的特征是,脂键逐渐减少 (2960cm-1,1460cm-1,1380cm-1吸收峰减弱) 芳核-CH的吸收峰从930cm-1移到700cm-1。 准变质作用阶段,对于Ⅱ型干酪根,H/C原子比≤0.5,这时脂键和C=O键完全消失,只剩下芳核C-H键。 C=O 轻烃类型与温度的关系 返回 该表可见,埋深相当温度41℃时,轻烃以芳烃为主,相当于生油岩之未成熟阶段;埋深相当温度66℃,轻烃以环烷烃为主,103℃,轻烃以烷烃为主,环烷烃和烷烃为主的阶段即相当于生油岩之成熟阶段;埋深相当温度195℃,轻烃中烷烃占66%以上,此时烃类多裂化成气态烃,即相当于生油岩的成气阶段(包括湿气和干气)。 P116 b2-40 地层 上新统 上新统 中新统 下白垩统 地区 墨西哥湾 墨西哥湾 加利福尼亚 路易斯安那 温度 41℃ 66℃ 103℃ 195℃ 轻烃类型 环烷烃 2.95 46.05 39.95 14.47 烷 烃 28.73 36.82 44.33 66.80 芳香烃 68.32 17.14 15.72 18.74 环烷烃阶段 烷烃阶段 裂化阶段 成油带 成气带 未成熟带 芳烃阶段 演化阶段 近代、古代沉积物和原油中正烷烃的分布 返回 现代沉积物中奇碳正烷烃>>偶碳正烷烃; 古代沉积物中奇碳正烷烃略>偶碳正烷烃; 石油中两者几乎相等。 据干酪根分析所得各成熟标志的对应情况 返回 ↓ 据沥青的组成和丰度所得各成熟标志的对应情况 (据 B.Durand) 返回 石油、天然气和生油岩对比时要研究的内容(据 Tissot etc,1978) 返回 威利斯顿盆地三种类型的原油和它们各自的生油岩抽提物正烷烃分布曲线 (据 J.A.Williams,1974) ???? 图上可见,三种原油,其正烷烃分布曲线明显不同;而各类原油与其源岩抽提物的正烷烃分布曲线却十分相似,证明了不同原油同其母岩的亲缘关系。 返回 德国西北部原油异戊二稀型烷烃分布状况示意图 由图可见,左、中两油样相异;右、中两油样相似。据此,再结合地质资料便可推断母岩了。 返回 威尔特采用15-21个碳原子异戊二烯型烷烃分布特征作对比标志,以C19(姥鲛烷)为100,将这 7 种分子的相对含量绘图 中-右相似 西德弗斯特油田石油与生油岩C27+环状化合物的对比 (据 Welte)自左向右分别代表胆甾烷、麦角甾烷、埃第安烷、谷甾烷、藿烷和可能的羊毛甾烷 ???? 返回 中侏罗统产油,在中、下侏罗统共有三个页岩层为可能生油岩。 原 油 成 分 配 对 对 比 返回 图中的红线是具有相同母岩的挪威北海油样A与油样B的R值曲线;绿线是毫无相干的北海油样A与美国犹他州油样C的R值曲线。 0.1 1.0 2.0 3.0 4.0 比率 配对成分 (R) 储集层充注作用 (a)石油从有效烃源岩的生油区运移出来,并进入图右所示的圈闭内;(b)在初期充注过程中, 最粗的层系先被石油充注。由于储集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