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法律具有普遍性、稳定性与连续性,有利于国家与社会的治理。 3、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就是尊重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其他合法权益的具体实践。 4、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有权威的法律能够威慑人、警示人、保护人,防范违法犯罪行为。公民尊重法律就是对个人幸福的最大尊重。 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翁,是法治国家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尊重法律权威是法定义务和必备素质。 信仰法律 遵守法律 服从法律 维护法律 1、信仰法律 应当崇尚、信仰法律,增强对法律的信任感、认同感。 不信仰法律,就不可能建设成法治社会。 如果一次犯罪可以说是污染了水流,那么一次不公正的司法裁判则是污染了泉源。 ———培根 立法、执法、司法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 2、遵守法律 公民要用实际行动捍卫法律尊严,保障法律实施。参与社会活动,实施个人行为,都要以法律为依据,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3、服从法律 应当拥护法律的规定,接受法律的约束,履行法定的义务,服从法律进行的管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一切依据法律和事实作出的决定,真心接受,自觉执行。 4、维护法律 对违法犯罪行为,要敢于揭露、敢于抵制;坚决克服事不关己高高观其的消极心态,抵制遇事回避、私下了之的惧法现象。 什么时候就建成了法治社会? 什么时候,人们将法律内化于心,认为法律是保护自己的,而不是约束和限制自己的,是自己生活甚至生命的一部分,没有被强迫,而是信仰、崇尚法律,自觉自愿地遵守、服从并呵护它,那么就可以说,我们的法治社会形成了 本章回顾 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2、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3、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3、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 坚持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要注意与西方的宪政划清界限。 四方面区别:制度基础不同; 领导力量不同; 权力主体不同; 权力行使方式不同。 新闻联播解释第七章视频\权威访谈:中国的“依宪执政”不是西方的“宪政民主” 141105_高清.mp4 /v_show/id_XODE5NzYyMTQ0.html 陈秋实“法制中国”(我是演说家) 在线 /v_19rro2kcn4.html 你们的法治观念如何? 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一 三 二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一、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1、含义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正当性、规范性、可靠的逻辑、科学 思维 2、法治思维的特征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 依据上,国家法律 个人魅力、德行、才智 方式上,平等、稳定 个人意志,任意、非理性 价值上,多数人之治 少数人的极权专断 标准上,法律最高权威 服从个人权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