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青少年个案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讲:青少年个案方法

心理因素方面 在心理社会因素方面,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很容易受到家庭、心理冲突及突发性事件等因素的影响。 1、家庭环境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青少年心理冲突是相反的或相互排斥的冲动、欲望或取向同时出现时产生的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3、突发事件亦称“紧张状态”,是由应激源(紧张刺激物)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和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适度的皮激对人有益,而过强过久的应激会影响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会威胁到人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疾病。 心理应激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客忽视的。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生活事件,如考试、升学、就业、亲人亡故等都会导致心理应激。 典型案例分析——“诉前考察教育”个案 一、案例背景 2005午7月20日,上海市团市委、市社区青少乍事务办公室与市公检法机关联合下发了“对轻微违法犯罪非在校未成年人实施考察教育的相关制度“,正式启动了对轻微违法犯罪非在校末成年人实施考察教育工作。 根据对象处于行政处罚或刑事诉讼阶段的不同,考察教育工作分为“缓处考察教育”、“诉前考察教育”、“判前考察教育”三部分,分别处于公安机关作出治安处罚前、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前、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前这三个阶段。 诉前考察教育的概念 诉前考察教育,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初犯、偶犯且犯罪情节较轻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时.经监护人申请,可先子三至 六个月的取保候审.在此间由社工进行考察教育。 考察教育结束后,人民检察院将综合案情和考察教育过程中该未成年人的认罪态度和悔罪表现,依法对其作出起诉或不起诉决定的工作机制。 本案是“诉前考察”教育上作中一个比较成功的个案,通过社工的专业服务,考察教育工作主要的三大功能得以实现:1、为司法机关判断违法犯罪木成年人的悔罪表现提供依据; 2、对考察教育对象进行深入教育感化,使其今后不致再次违法犯罪; 3、通过社会力量介入服务.给予考察教育对象人性化的关怀和必要的保护,减少进入行政处罚或刑事诉讼程序对其身心造成的诉讼伤害。 二、案例描述(资料来源:上海市团委、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 1、基本情况: 李某(男),1989年9月生,职校肄业,目前无业。 李某为上海市杨浦区人,与母亲同住,出涉嫌聚众斗殴罪于2007年2月29日被上海市杨浦公安分局取保候.2007年6月1口移送上海市杨浦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二、案例描述 2、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李某上初中时父母离异,因父亲在外地工作,李某交由母亲抚养。母亲整天忙于工作,便由外祖母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外祖母十分宠爱外孙,而父母与李某平时交流较少。 (2)生活经历。李某一直在父母及家人的宠爱下长大,上小学时成绩一般,但能按时完成作业.也跟得上学校的学习进度。上初中后,父母离异,缺少家庭管教的李某开始与学校内的一些不良青少年来往,耽误学习,影响了成绩。 2005年韧中毕业后,李某考入某职校,2006年底由于屡次违反校纪校规,放学校劝退。 2007年1月,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上海市杨浦公安分局取保候审。 二、案例描述 (3)学校评价。李某的班主任对他的评价是;学习成绩不好,对学习不感兴趣,但酷爱运动,体育很好,为人很讲哥们义气,平时待人讲究仗义,易冲动。 (4)社区评价。李某所在区委的干部反映李某很少在社区活动,没有与社区居民发生过正面冲突。经社工、后委会干部、当地民警与李某及其母亲接触,发现李某对自己的行为已有悔改之意,其母也意识到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故居委、民警、父母、社工四方一致同意组成帮教小组,对其实行诉前考察教育。 二、案例描述 3、个案分析与预估 (1)个人因素。案主年少单纯,18岁的他意志薄弱,容易冲动,遇事不够冷静,做事不计后果,加上法制观念淡薄,社会交往无选择,意气用事,爱打抱不平。 (2)家庭因素。父母离异,父亲在外地工作,外祖母对其过分溺爱,家庭对案主缺乏正确、及时的引导,平时与案主沟通较少。 (3)朋辈群体。由于上初中时案主被人欺负过,所以为了得到保护,加入了不良朋辈团伙。2007年1月,因帮朋友出头而参与了聚众斗殴。 二、案例描述——个案分析与预估 社工认为,在不当行为背后常常存在多种目的。 人是能够自主的社会性动物,生命的主要力量就是追求优越或自我肯定。人一生中的主要目标就是寻找归属感和自我肯定。 在寻找的过程中,人会选择并运用自己觉得可以得到重视的信念、感觉及行为,逐步形成自己的生活力式。表现出不当行为的李某之所以常觉得灰心、沮丧,是因为他不相信自己可以用良好的行为得到“归属”,但又希望获得父母及社会的关注和接纳,为争取自己在家庭、社会中的独特地位,他便以不恰当的行为来追求自己的“归属”之感。 图1—l是根据李某的情况所画的“家庭结构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