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 TV整合芯片详细介绍 LCD TV领域的整合晶片有几个笼统的称呼 ....DOC

LCD TV整合芯片详细介绍 LCD TV领域的整合晶片有几个笼统的称呼 ....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LCD TV整合芯片详细介绍 LCD TV领域的整合晶片有几个笼统的称呼 ...

LCD TV整合芯片详细介绍 LCD TV领域的整合晶片有几个笼统的称呼,有些人延用显示器时代的习惯,称为控制IC(Controller),或者因為它具有处理器功能,又称為视讯处理器(Video Processor),国外大厂技术领先,整合进许多功能,通常就以SOC整合晶片称之;它是指控制板(Controller Board)上的视讯解码器(Video Decoder)、去交错扫描器(De-interlacer)和缩放控制器(Scaler)為核心晶片的一颗整合性IC,并且因应LCD的动态画面缺点等等,加入许多影像处理技术以改善画质。 过去在显示器时代,台湾厂商以Scaler技术為长,随著市场方向逐渐从显示器移往LCD电视,大部分业者也都强化视讯技术,以整合De-interlacer和Video Decoder的技术;不过比较起国际大厂都已经将这些技术整合进单晶片,台湾厂商还在紧紧追赶中。 整合为单晶片是趋势 如果以大尺寸(32吋以上)的LCD电视来看,台湾厂商目前还是多以Video Decoder加上一颗整合晶片為主,这颗整合晶片就整合了ADC、De-interlacer、Scaler等功能,De-interlacer除了本身功能以外,又整合了RGB、DVI、HDMI等介面。主要是Video Decoder中的视讯技术或影像压缩MPEG技术,厂商都还在精进阶段,可能现在出了一版,很快又有新版出现,若整合进整颗晶片,要修改整颗晶片恐怕太费成本,因此其他技术较成熟的功能先行整合,所以现在TV常用2颗晶片。 不过32吋以下的LCD TV,整合趋势就相当明显,像脚步较快的晨星,和DVD晶片起家,原本MPEG技术就领先的联发科,都已经有整合型单晶片,其他许多厂商也都在开发中。 厂商表示,价格压力之下,整合型晶片是必然的趋势;控制IC的成本从原本的120#8764;130美元,降到现在的80几美元,未来往50美元降下去是可以预见的趋势。这样的整合也不会就此结束,未来势必继续往前端晶片整合,前端晶片主要扮演讯号接收和降频的角色,而且牵涉到类比和数位的转换问题,技术层次又更进一步。 显示器跨入电视领域 厂商也上演淘汰赛 台湾厂商在从显示器领域中转型到电视领域时,起伏落差甚大,凌越早期出货量相当大,现在控制IC已经不是公司主力產品,出货数量锐减,公司内部也有较多的转变;另外,原本以硅谷华人回台创业闻名的晶捷,3年前资本额由4亿元减為1,000万元,经营者走人,公司已经结束。 2002年时Genesis控告台湾厂商晨星、晶捷、创品、晶磊等厂商侵权,其中一直披著神祕色彩的晨星,转发展新的型号,并且持续在未上市股票市场传言有50元EPS的获利能力之下,享有高股价;晶捷和创品都已经退出市场,而晶磊则已转型,由於该公司原本的类比研发团队前往大陆开设新公司,晶磊决定不再投入控制晶片方面的研发,转而开发面板驱动IC。 显示器控制晶片的技术障碍不高,在上一波高成长的带动下,许多厂商都占上一席之地,但是潮流一过,加上投入者眾,降价压力压缩厂商的毛利率,再加上专利权的阴影挥之不去,例如去年又有瑞昱和晨星的侵权互控;使得许多小厂已经玩不下去。 转到电视用控制晶片时,研发脚步快慢不一,以现在的时间点来看,强弱出现相当大的落差,而且电视不比显示器,使用者对於画面品质要求高,即使是日韩传统TV大厂本身在影像处理技术都相当领先,台湾厂商技术较為落后,攻略市场更不容易。 不过以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事实上,以现在的时间点来看,LCD TV市场并没有起来,起来也有可能是一年、两年后的事,这都很难预料,届时若有一波低阶TV需求,或许能够熬过市场等待期的台湾厂商就有机会。无论如何,厂商都不断强化技术以求抢下滩头堡,并且在专利权上也可取得优势。 LCD TV控制晶片增加许多影像处理功能 当数位或类比视讯由Tuner接收之后,讯号便传送到数位板上,由控制IC处理之后传送到面板模组。中间的流程包括前端的类比转数位晶片(ADC),将类比RGB讯号转换成数位讯号;锁相迴路(PLL),在ADC过程中负责讯号採样;DVI介面以接收数位格式的影音讯号;视讯解码器(Video Decoder)将输入的NTSC/PAL/SECAM等各地区规格的类比讯号转换為数位讯号。 接下来进入中端的De-interlacer,将电视讯号用的交错式扫瞄,转换為LCD TV用的逐行扫瞄,厂商通常在该颗晶片中加入许多增加视讯品质的技术,如亮度、对比、杂讯消除等等。 后端晶片主要是Scalar,将输入画面的解析度或大小进行调整,OSD调整显示的垂直与水平位置等,最后将讯号传输到LCD TV面板模组的LVDS等介面,此外还有MCU和记忆体等。这些只是基本功能,為克服数位电视天生的动态影像不佳问题,各大厂商更加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