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讲课105—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disease HFMD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张志明 概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群16,EV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斑丘疹、疱疹 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流行概况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 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主要为Cox?A16型 1959年将该病命名为“手足口病” 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 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 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 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 流行概况 EV71 1969年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 1975年保加利亚:705 例患儿受到感染,其中149 例发生了急性弛缓性瘫痪,44 例死亡。 1997年马来西亚:2628 例发病,39 例急性脊髓灰质炎样麻痹或无菌性脑膜炎,30 多例患儿死亡 。 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129106例HFMD ,其中405 例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8 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由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导致的肺水肿和肺出血。 流行概况 EV71 1999年以来,我国广东、福建、上海、重庆等地区报告局部流行EV71感染。 2007年山东临沂流行以EV71为主的手足口病。 2008年安徽阜阳、 海南、广州,河北等。 流行概况 2009年河南、山东等多地流行。 河南民权79例实验室检查97.5%为EV71阳性。 山东荷泽36例实验室检查100%为阳性。 病原学 属微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 无外壳、正20面体、直径20-30nm、单链RNA 病原学 20多种肠道病毒可导致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等型,B组的2、3、4等型。 埃可病毒4、6、9、11等型。 肠道病毒71型( 分为A、B、C 3 个基因型,其中B型和C型,又进一步分为B1、B2、B3、B4以及C1和C2亚型)等。 ★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病原学(理化性质) 对乙醚有抵抗力,20%乙醚,4℃作用18h,仍然保留感染性 耐酸:在PH3.5仍然稳定 75%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 对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 560C以上高温会失去活性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甲醛、氯化物、酚等化学物质可抑制活性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人是已知的唯一宿主及传染源。 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病后1周传染性最强,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消化道:粪-口传播。 呼吸道: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密切接触(主要途径):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 医院感染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显性:隐性=1:100 患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 不同病原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 流行特征 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4~9月份。 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 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 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EV71特点 EV71 较强的传染性:爆发、流行 较高的重症率和病死率 较为特殊的发病机制: 病情加重突然 较难做到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EV71感染后转归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2~7d,无明显前驱症状。 主要表现 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d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 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自愈。 重症病例 3岁以下多见 病情进展迅速 多在病程2-5天发生 神经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