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牧诗三首qhgy
杜牧诗三首;学习目标; 杜牧(803~852),字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代诗人。杜牧擅长诗文,力倡“文以意为主”之论。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后人为了区别于 ,称其为 ,又为了区别于 ,称杜牧与李商隐为 ,足见杜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擅长诗文,力倡“文以意为主”之论。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后人为了区别于杜甫,称其为小杜,又为了区别于李白、杜甫,称杜牧与李商隐为小李杜,足见杜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早雁》是一首借物寓意之作。杜牧生活的晚唐社会,正是唐帝国的多事之秋。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居住在塞北的回纥奴隶主贵族军事集团,乘唐王朝腐败之机,向南骚扰,大肆屠杀掠夺,使得边地人民四处流散,无家可归。诗人看到南迁的征雁,触景兴怀,表达他对苦难中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早 雁;译诗:八月秋半的边地,胡人拉满了弓弦,惊散了雁群,哀哀飞向云天外。月明之夜孤雁掠过承露仙掌,哀鸣声传到昏暗的长门宫前。要知道北方正当烽烟遍地,再也不能随着春风回归家园。请莫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水边的菰米绿苔可免受饥寒。
;整体感知(意读);2.“哀”是怎样表现出来?(精读);颔联“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展示了怎样的画面,哀从何生?;?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是续写征雁飞经都城长安上空时的情景。这两句与云外惊飞四散哀相呼应 。惊散后的孤雁从皇宫上空掠过。秋半冷月照在孤立于院中的仙掌 ,已经够孤独清凉了,几只孤雁又经过这儿,更加浓了孤独清寂的气氛。那失宠者幽居的冷宫,灯光黯淡,本就充满着愁绪,传来几声失群征雁的哀鸣,使人更觉阴沉凄凉。孤影过、数声来。绘形绘声,哀惋欲绝,极其细腻感人。通过这些景物、气氛的烘托,可以隐约传达了唐王朝的衰朽颓落,生动地表现了边地人民流离失所,飘零孤苦的境遇。
;③须知:必须知道;岂:哪能。
颔联诗人正告大雁胡人还在金河一带布阵,千万不能随着春季的到来而北回。;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二句,雁是侯鸟,秋季南迁,春天北归。诗人由征雁的南飞而想到它们的北回:鸿雁本应随和煦的春风一一返回自己的家乡 ,如今胡人的骑兵射手还在金河的土地上,凶残的敌人到处横行霸道,鸿雁是不可能返回故土的呵!这是设想鸿雁有家归不得的深沉感叹,诗人对鸿雁的嘱咐,实际是对逃难同胞的亲切叮咛。这里还包含着作者对统治阶级坐视人民的灾难,不能赶走侵略者行为的有力责问。当时并不是没有仁人志士起来挽救这种危急的局面,杜牧就是胸怀报国壮志中的一个。可是,昏庸腐朽的唐王朝,根本不听志士的良策,使得百姓们无家可归,只得客居他乡。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二句。潇湘指湖南中部南部一带。据传雁到了湖南衡山回雁峰即止 ,不再往南 ,就在这一带停歇,次年飞回北方。诗人深表同情地告慰南飞的鸿雁,不要厌弃潇湘人烟稀少,那儿水中长着很多菰米,岸上长着很多莓苔,可供你们充饥度日,勉强住得下去。这也是为逃难中的百姓所作的设想和安慰,寄托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和爱抚。这首咏物诗,通篇运用比兴象征手法,描绘了雁南飞的形象,寄托自己的真实旨意,形神兼备。诗起句叙事领篇,接下写鸿雁惊飞四散哀的场面,再写诗人。表面写失群的雁,实际上抒发自己对失落的人民的关切。对孤雁哀鸿的抚慰关切,风格委婉细腻,清丽含蓄,想象丰富,意境无穷。
;从“须知”“岂逐”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和嘱咐。哀怜大雁的惊飞离散,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这是对流离失所的雁无微不至的嘱咐和深情同情。;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诗人当时在黄州刺史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命运充满关切。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怀,以“早雁”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而寄予深切同情。; 全诗通过写雁来写边地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的同情,亦隐含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前面两联有记叙描写的具体画面,而后面两联只是诗人的议论要求,分别从用“须知”“莫厌”正反两面对大雁提出正告和建议。; 所谓象征,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表现手法。换言之,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②象征(托物言志)的运用。
表面写雁,实为写人,即把逃避回鹘南侵的边民写作四散的早雁寄托同情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低成本自动化(LCIA)必须了解的十大知识点.pptx VIP
- 2025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新课标,新教材).docx
- 【SPD】医院器械耗材SPD管理技术方案.pptx VIP
- 2025版SA8000-2025社会责任体面工作国际标准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全套资料 .pdf VIP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配套课件.ppt
- 医院耗材spd管理制度 .pdf VIP
- 湘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1.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docx VIP
- 2025年广东中考数学题分析评析 .pdf VIP
- 【SPD】医院器械耗材SPD管理技术方案.pptx VIP
- 三措两案管理制度.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