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章小结 内容回顾 本章讨论了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核心技术,主要特点以及应用前景。 重点掌握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了解互联网/电信网是物联网的核心网络和信息载体。 物联网的四层体系结构模型: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综合应用层。 作业 1. 简述物联网的定义 2. 简述物联网的特点 3. 简要概述物联网的4层结构 第1章 物联网概述 1.1 考勤 10% 1.2 平时作业 10% 1.3 课堂小测验 70% 1.4 分组讨论 10% 课程评分计划 本章内容 1.1 起源与发展 1.2 核心技术 1.3 主要特点 1.4 应用前景 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的概念是如何产生的? 1.1 历史进程 2009 “感知中国” 2009 IBM “智慧地球” 2005 国际电信联盟 《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 1995 Bill Gates 《未来之路》 物物互联 物联网的基本思想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 1.1 物联网的起源 发展之路 2005年 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并且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然而,报告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并且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 2009年初 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即IBM,提出“智慧的地球”概念,认为:信息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就是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2009年 欧盟委员会发表《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 日本提出“智慧泛在”构想,将传感网列为国家重要战略, 韩国通信委员会通过《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确定为新增长动力 1.1 物联网的起源 发展之路 2009年8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中科院无锡研发中心考察,指出关于物联网可以尽快去做三件事情:一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三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2010年3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表明物联网已经被提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开启物联网元年 什么是物联网? 概念的提出 In comput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refers to a network of objects, such as household appliances. It is often a self-configuring wireless network. The concep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attributed to the original Auto-ID Center, founded in 1999 and based at the time in MIT. 物联网 整合了美国CPS(Cyber-Physical Systems)、欧盟IoT(Internet of Things)和日本U-Japan等概念。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载体,让所有能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是其三个重要特征。 物联网的其他定义 本章内容 1.1 起源与发展 1.2 核心技术 1.3 主要特点 1.4 应用前景 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将物联网分为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 1.2 核心技术:感知识别层 核心技术 综合应用层 管理服务层 网络构建层 感知识别层 RFID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1.2 核心技术:感知识别层 核心技术 综合应用层 管理服务层 网络构建层 感知识别层 通过感知识别技术,让物品“开口说话、发布信息”是融合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重要一环,是物联网区别于其他网络的最独特的部分。 物联网的“触手”是位于感知识别层的大量信息生成设备,既包括采用自动生成方式的RFID、传感器、定位系统等,也包括采用人工生成方式的各种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手机、PDA、多媒体播放器、上网本、笔记本电脑等等。 信息生成方式多样化是物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 感知识别层位于物联网四层模型的最底端,是所有上层结构的基础。 核心技术 综合应用层 管理服务层 网络构建层 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工作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doc VIP
- 港口危险货物包装专项试卷.doc VIP
- 2024年教师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审有关政策解读附件10.doc VIP
- 《电力机车制动机》课件 5-18-1 DK-2无火回送.pptx
-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PPT课件.pptx VIP
-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中、高级工)体化课程.pdf VIP
- 河南科技大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试卷2016–2017第二学期期末试卷C.pdf VIP
- 第十六章-会阴部手术病人的护理.pptx VIP
- 小学语文教学课件:《安徒生童话》推进课.pptx
- 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网络工程专业》生涯发展展示PPT.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