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_心理学概述医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边缘科学?;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
心理特征
;人的心理现象;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想像;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语言;2、情绪过程——情绪、情感;3、意志过程;(二)心理状态;(三)心理特征;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案例分析;认知过程;(四)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二、心理学的任务;1.描述;2.解释;3.预测;4.调控; 心理学的任务在于对心理活动和行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选择课题与提出假设;3.个人经验
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心理学问题。
4.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
实验研究虽然不一定要从文献出发,但是,在确立课题前,系统地查阅有关文献是必要的。阅读文献可以发现什么问题已经解决、什么问题尚待研究。
在选题阶段,研究者的主要工作是查阅文献或进行实际调查,并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原理对问题作了尝试性的推测,即成假设。
假设是对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尝试性的、可检验的阐述。
一般以“如果。。。。。。那么。。。。。。”的形式来表述。;(二)设计研究方案;2.观察者偏见 是指观察者因其自身的动机和预期而导致的偏差。 3.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在实验数据收集阶段使用统一的、一致的程序。调查或实验条件都应当尽量标准化,以便让所有的研究者采用同样的研究程序,以同样的方式来问问题,以事先确立的规则来量化反应,确保不同被试间的资料的可比性。4.操作性定义 以测量或操作程序来界定拟研究的变量。;(三)搜集实验资料和数据(四)整理和分析资料和数据搜集到的原始资料必须进行整理、分类,使之系统化和简约化。工具:统计学基本统计方法:(1)用来描述和概括研究结果的描述统计。(2)用来推断研究结果的意义并从中引出结论的推理统计。(五)解释结果并验证假设把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评价之后,就将研究结果与已知的事实或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加以解释,说明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初始提出的假设证实或证伪情况。;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2、个案分析法 ;3、调查法;(1)谈话法;(2)问卷法;(3)测验法;(4)作品分析法;(二)相关研究;(三)实验研究;(三)实验研究的特点;三类研究方法的比较;第三节 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心理学有一个长远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恩格斯说过:
“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
(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页。) ;(一)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
1、心理是身体的一种机能。
战国时代的荀况(约公元前313—前238年)说:“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
汉代桓谭(公元前?—后56年)以烛火为喻说明形神的关系:“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气索而死,如火烛之俱尽矣。”
王充(27—99)“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论衡?论死》)
南北朝时的范缜(450—515)更进一步提出“形者神之质也,神者形之用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2、在主客观关系问题上。
《乐记》:人心“感于物而动”。
北宋的张载(1020—1077)说:“心所以万殊者,感外物为不一也。”(《正蒙?太和篇》)
南宋的王安石(1021—1086)说:“恻隐之心与怨毒忿戾之心”即情感,是“有感于外而后出于中者”(《原性》)。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1619—1692)说:“形也、神也、物也,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张子正蒙注》卷一)
清代的戴震(1724一1777)说:“味与声色,在物不在我,接于我之血气,能辨之而悦之。”(《孟子字义疏证?理》);3、我国古代思想家把人和禽兽明确区分开来。
提出“人为万物之灵”,人最为可贵、作用最大的观念。
苟况说:“水火有气而无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