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观察和——基于论动量词“顿”的产生时代和产生路径的解析.ppt

语言的观察和——基于论动量词“顿”的产生时代和产生路径的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建平关于“一(副词)+顿(副词)”构式向“一(数词)+顿(量词)”构式演变的模式是很难成立的,因为: 首先这一演变模式违反了语法化路径由实而虚的单向性原则(至少目前还没有发现汉语中有虚词向实词语法化的模式),因为数词、量词比副词更实在; 其次,在汉语中,数词“一”演变成副词是常见模式,而相反的演变则未见; 第三,这一演变路径没有可靠的文献用例来佐证,李建平同样仅仅是概述性地进行了勾勒,而没有举例论证。 第四,副词“一顿”作为一个词,要演变成数量词短语结构的“一顿”,还要经历一个反词汇化的过程,这同样也是比较困难的(虽然存在极少这样的现象,参李宗江2006)。 而且副词“一顿”不具有演变成数量短语“一顿”的语义基础,据李文,副词“一顿”为“同时”、“一下子”、“一次性地”之义,则该义隐含有“小”义的特征,而量词“顿”或数量短语“一顿”都隐含有“大”义的特征,王力先生(2005:39)就指出,“‘顿’字也是集体单位词,表示数量之多。”因此,动量词“顿”表示动量含有大量义,“V一顿”不是“V一次”之义,而是表示动作V反复发生的积累。而“顿”表“一次性地”的副词用法不具备这个语义特征,它更多的是向时间副词引申,表示“忽然”、“立刻”义,如“顿然”、“顿时”、“顿悟”等之“顿”都是此类用法。 (二)动量词“顿”的来源 1.王毅力(2011)对动量词“顿”的语法化过程进行了总结: 叩头→停顿→军队驻扎休息→进食一次(军队驻扎休息一次)→称量进食的动量词“顿”→称量责打的动量词“顿” 这个语法化的过程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动量词“顿”的形成没有经历名量词的阶段,直接由“军队驻扎休息吃饭一次”引申出动量词“顿”,从理论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不符合历史文献语料所呈现出来的事实,造成这种误判是因为王毅力(2011)将诸如“一顿美食”、“一顿饱食”这样的例子中的“顿”分析成了动量词,所以将“顿”发展的名量词阶段给忽略了。 2.李建平(2013)在指出王毅力文中错误并吸收王绍新(2000:183)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动量词“顿”的两条语法化路径: 李文的这两条演变路径中,“停顿”义是节点,沿“住宿”义演变的路径是王绍新(2000:183)的研究成果,而沿“一次性地”义的演变路径是李文的发明。我们认为,第一条演变路径是正确的,第二条演变路径却值得商榷。 所以,副词到量词的语法化路径是不可靠的。我们认为刘世儒(1965:160-161)正文中所阐述的动量词的演变路径是比较可靠的,但还不够详细,我们结合第一节的研究和王绍新(2000:183)名量词“顿”的形成研究成果,结合历史文献,将动量词“顿”的形成路径图示如下: (2)今日有一顿饱食,便欲残害我儿子!(《宋书·徐湛之传》) (3)尔等著其风俗,乃为东夷之人,……各赐杖一顿。(隋炀帝《敕责窦威崔祖濬》) (4)辰时以粥充饥,仲时更餐一顿。今日任运腾腾,明日腾腾任运。《全唐诗补编·全唐诗续拾》卷七) (5)我欲打汝一顿,大使打驿将,细碎事,徒涴却名声。若向你州县道,你即不存生命。且放却。”(《朝野佥载》卷五) (6)然夫子亦不叫来骂一顿,教便省悟。(《朱子语类》卷三十三) 七、动量词“餐”的形成 (一)“餐”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用法 《汉语方言大词典》(1999:7229)将量词“餐”解释如下: (二)动量词“餐”在历史文献中的演变路径 量词“餐”的来源比较清楚,因为从其字形的义符“食”就能够知道其语源与“吃”有关。《说文·食部》:“餐,吞也。”如: (1)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诗经·郑风·狡童》) (2)此甘餐毒药,戏猛兽之爪牙也。(汉·枚乘《七发》) (3)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汉书·张安世列传》) 从汉代始,动词的“餐”亦可引申为指“吞食之物”,具有“饭食”义,为名词。如: (4)宾婚未得尽相劳,餐未及下咽,酒未及濡唇,楚兵已屠关中。(《史记·秦始皇本纪》) (5)列侯幸得赐餐钱奉邑。(《汉书·高后纪》) 同时,从汉代开始,作为名词的“餐”常与数词“一”共现,形成“一餐”这样的高频组合,表达“一餐饭”之义。如: (6)于是奏之太后,太后乃说,为帝加一餐。(《史记·梁孝王世家》) (7)宾客从者,皆祗其志行,一餐不受于人。(《后汉书·桓荣晔列传》) (8)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三国志·蜀书·法正列传》) (9)乞食扬州市上,一老母姓沈字光姜,惠臣一餐。(《全晋文》卷二十七) (10)然或以片言微感,一餐小惠,参国士之眄,同布素之游耳。(《南齐书》卷四十七) (11)蒸民未阙一餐,陛下辍膳三日,臣庶惶惶,无复情地。(《魏书》卷六十三) 在表示某个概念量的量词产生之前,汉语一般是直接在名词前面加数词来表达,这在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