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精神还乡
让精神还乡
王 刚
男,笔名秦客,陕北清涧人,长居榆林、西安两地。曾获《上海文学》短篇小说奖(2009年),出版有《路遥纪事》。另有作品入选《中国最佳大学生诗歌》、《被遗忘的经典诗歌》、《长安大歌》、《中国最佳诗歌》、《80后诗歌档案》、《旗80后精品文丛小说卷》、《21世纪中国最佳诗歌(2000-2011)》、《陕西诗选(2001-2010年)》、《现场:2011-2012文学双年选(诗歌卷)》等多种选本。
对于一位作家来说,他的一生,到底哪些重大经历、日常生活才可以写入其人物传记中,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像路遥,一生中充满了断层、传奇、争议,其生活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就尤其紧密。
过去的30多年,中国的城市化的运动以及由此带来的乡村急剧空壳与萧条化,世人更深切地产生着“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物质更浓,精神更淡”的迷惘。在这一背景下,对于精神文明的讨论社会就似乎从未停止过,并且在某个时刻总会凸显。
同样在30多年前,路遥在黄土原乡与故都西安徘徊期间写下了关于城乡变革的作品。他早期的作品《人生》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新农村的变化,显示了转型时期中国的种种问题,从而突显当时青年对待世界,对待人生的态度和精神;后期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时期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在当代作家中,路遥是较早地于创作中提出“城乡交叉地带”与“社会转型问题”的作家,这些问题的提出对分析转型社会时期的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冲突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路遥之所以能写出《人生》与《平凡的世界》的缘由。
故乡,或许能安放一个人的乡愁,却难以承载他的梦想。路遥一生大多数时间在陕北度过,其重要作品也是在陕北完成。作为路遥的清涧老乡,我试图通过解读“路遥与陕北文化的关系”“路遥作品中陕北方言”等,发现一个更加真实、更为丰满的多层面的路遥。从这个意义上说,路遥的“乡愁”不是过去时,而是现在时以及将来时。我们在守望记忆中的家园时,更要从时代浪潮的激荡中发现一种“有活力”“有希望”的原乡精神。正如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在2013年5月21日陕西省作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所说的:“身处劣境却不断挑战,于苦难中始终自强奋斗,这是路遥精神的核心价值。”如今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路遥,就是因为路遥的人格魅力与其作品中体现出了时代精神――给予所有卑微人物以勇气和光亮,并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这也是路遥遗产的核心价值。
写《路遥纪事》的初衷根于路遥研究,又不同于路遥研究。同时,我也希望为读者理解这位陕北“大百科全书”式作家路遥提供全新的角度,成为读者了解路遥创作生涯和他不平凡人生的最佳指南。这也是我研究路遥的理由。《路遥纪事》描写了路遥的一生,内容涵盖了路遥的生平经历尤其是创作历程,写出了路遥成长、求学和走上文学之路的艰辛奋斗;同时通过对时代信息、故乡风貌和陕西文学作家群的散点叙述,将路遥放置在一个文化大背景中剖析,使读者更为全面、具体地了解路遥的创作人生。如青年评论家杨柳岸所说,《路遥纪事》的写作是一次精神回乡之旅,作者“在文字的蛛丝马迹中还原前辈作家曾经的精神苦旅,感受一个同乡作家留在这个世间的巨大的精神能量。他用一本书走近一个作家,用一本书感受一颗文学灵魂,与之交流文学与生命体验……可以说,真正的文学,是我们每一个作家共同的故乡。把文学构筑成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作家的神圣使命。”
对柳青的继承与启示
1983年4月3日,路遥在上海写下了《柳青的遗产》。中国当代老一辈作家当中,柳青对路遥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都出生在陕北这块辽阔的黄土高原,几经辗转后又在古都西安长期生活并创作,对文学有着至高的信仰,这种追求使他们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路遥把柳青称为“我的文学教父”。柳青作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现实主义创作的代表作家,在路遥心目中,是他在做人和创作上的可见可触可亲可爱的楷模,是他的精神导师。换言之,路遥对柳青接受就是对传统实现主义的崇高继承。路遥曾多次提到,在《平》准备创作前,曾阅读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七次通读《创业史》,是准备阶段阅读次数最多的书籍,由此可见路遥对柳青的重视。路遥在《柳青的遗产》一文中写到“对于今天的作家来说,我们大家不一定都能采取柳青当年一模一样的方式,但已故作家这种顽强而非凡的追求,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尊敬和学习的。”文末,路遥写了这样的一句话“他一生辛劳创造的财富,对于今天的人们和以后的人们都是极其宝贵的。作为晚辈,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情接受他的馈赠。”柳青在小说集《恨透铁》印刷之前,反复叮咛编辑,无论如何不能省略掉《恨透铁》书名下的“一九五七年纪事”这几个字。路遥早年的一本小说集《当代纪事》,其中有两篇小说的副标题采用××××年纪事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