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古诗词.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理与古诗词

物理 邂逅古诗词 千年之前的诗人在写诗时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诗句中所概括的科学事实不断 为后来的科学发展所证实。如今,当我们仔细品位这优美的诗句时,怎能不为这诗句的语言美和科学性的完整结合而叹服 1.水平不流,人平不言。(连通器的原理) 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因为细绳与木块,水与石头接触时受力面积极小,产生的压强极大,所以绳可以把木块锯断,水可以把石头滴透。) 3.玉不琢,不发光。(玉被打磨后非常的光滑,是镜面反射,反射光比较强,所以说玉不琢,不发光。) 如何学习物理 ——《曲江二首》 杜甫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须浮名伴此身。”“物理”,宇宙万物的道理。仔细推敲宇宙万物的道理,应当及时行乐,何必让那虚浮的声名绊住此身,而不得自由呢?杜甫这两句话,现在应用仍很正确。 “细”就是要仔细观察,“推“就是要推理,所以这两个字,一个是实验,一个是理论,每一个字的份量都很重,杜甫是诗人,怎么对“物理”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呢?杜甫当时还是工部侍郎,实际上相当于现在的计委副主任,大家称他杜工部。可见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科学与文学艺术是密切相关的。虽然今天的“物理”科学意义已不同了,但学习物理、体会自然的意境犹同。 动力学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后一句的意思是郊野渡口拴着的一条无人驾驶的小船,在晚潮加之春雨形成的小河湍急的流动中,横在河里,随波荡漾。这里形象又真实地描绘了在河中荡漾的小船,因要处于一个稳定的平衡位置,它总要横在河中。 《春日登楼怀归》寇准 为什么在河中荡漾的船总是要横在河里呢?这里有一个流体力学问题、一般物体在静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利用复变函数才知船底椭圆长轴与来流垂直时为稳定的平衡位置。所以唐代诗人韦应物对船体稳定性现象的观察,比起西方精确描述的出现要早一千一百多年。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广泛流传。姑且不必在乎这个故事的真伪,但是,苹果落地的确可以引发一个常人的思考,但从“苹果”推广到月球,认为苹果落地和月亮的阴晴圆缺遵循同一个科学定则则是前无古人的大师所为。不论是在牛顿之前,还是牛顿之后;是东方还是西方文学和艺术家从不掩饰对月亮的热爱。我国北宋大词人辛弃疾(1140——1207)曾有一首别具一格的吟月名词: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对该词的点评:“词人想像,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400年以后的牛顿告诉你:飞镜无根“引力”系,嫦娥不嫁“速度”留。700年以后的爱因斯坦告诉你:飞镜“本”无根,嫦娥“空”自留。 光学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瑞利散射定律指出散射光的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七色阳光中的紫色光波长最短。因此,当日光穿过大气层照射到庐山香炉峰上时,紫光最容易被空气散射,而庐山地区植被丰富,空气洁净,散射的效果更好,放眼望去,香炉峰上仿佛紫气成烟,一片片紫色的烟雾缭绕着山峰。李白虽不能用现代物理知识解释,但他的观察和描绘是很准确的。 王之焕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人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诗人登上鹳雀楼,眺望远山,悟出了 “登高才能望远”的深刻道理。 一般人认为,站得高看得远是因为站得高可以躲过障碍物的遮挡。其实这样的理解是不完全正确的,在广袤无垠的平坦大地上,即使没有障碍物,人的视野也会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这是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人们在海边看远处开来的帆船,首先看到的是船的桅杆,然后才熊看到船体就是这个道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也是这个现象的真实写照。人站得越高,视线与地球的切点就越远,看得也就越远。 1、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诗句中 “浓阴”是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无光区域;而“倒影”则是光反射时的成像现象,并且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唐朝诗人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平面镜成像知识。 3、“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 4、范仲淹诗句“皓月千里,-静影沉壁”——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5、李白诗词“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光的直线传播。 6、刘禹锡《望洞庭》诗句“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光的反射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平面镜成像 7、杜牧《盆地》诗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