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治眼病中成药 眼病常见的症状有:红肿痛痒、糜烂、羞明流泪、视物昏花或蒙、星点翳障等。 西医上还有:麦粒肿、睑缘炎、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青光眼等。 对眼病的治疗,除去除症状外,更应该通过调整脏腑的功能来进行治疗。目前,对眼病的治疗,不论虚实,多从肝着手。 第五节 治眼病中成药 临床常见药物有:清肝明目滴眼液、 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 四味珍层冰硼滴眼液等。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 五官科疾病 五官科常见疾病有: 鼻病、眼病、耳病及口腔疾病等。 根据各疾病的不同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 治疗的中成药也不一样。 第一节 治鼻病中成药 中医认为,鼻司嗅觉,助发音,为肺之外窍, 又为一身血脉所经。 病因 外因:风热寒湿; 内因:肺、脾、胆、肾功能失常。 常见鼻病有:鼻疔、鼻塞、鼻衄、鼻渊、鼻鼽、 鼻窒等。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鼻渊(鼻窦炎):临床表现鼻流多量浊涕, 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 鼻鼽(qiú)(过敏性鼻炎):主要症状突发或反复性发作性鼻塞过、鼻痒、喷嚏、鼻流清涕。 鼻窒:是间歇性、效替性或持久性鼻塞或堵现象。 还有鼻疔、鼻衄等. 代表中成药:鼻窦炎口服液、鼻炎片、 千柏鼻炎片、藿胆片等。 鼻窦炎口服液 【方源】《中国药典》2010年版 【组成】 辛夷,荆芥,薄荷,桔梗,柴胡,苍 耳子,白芷,川芎,黄芩,栀子,茯苓, 川木通,黄芪,龙胆草 【功效】 疏散风热,清热利湿,宣通鼻窍。 【主治】 风热犯肺、湿热内蕴所致的鼻塞不通, 流黄稠涕;急、慢性鼻炎,副鼻窦炎见 上述证候者。 鼻窦炎口服液 【方解】 方中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辛 散风邪,芳香通窍;柴胡疏肝利胆;龙胆草、 栀子苦寒泻肝胆实火,兼可燥湿;木通、茯 苓可化湿渗湿;桔梗载药上行,宣肺利气; 黄芩甘温,能补肺脾之气。诸药合用,共奏 辛散风邪,通利鼻窍之效。 【规格】 口服液,10毫升*6支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毫升, 一日3次,20日为一疗程。 【处方】千里光、卷柏、决明子、麻黄、 羌活、白芷、川芎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宣肺通窍。 【主治】 用于风热犯肺,内郁化火,凝滞气 血所致的鼻塞,时轻时重,鼻痒气热, 流涕黄稠,或持续鼻塞、嗅觉迟钝;急 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见上述证候者。 【规格】 每瓶100片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 千柏鼻炎片 第二节 治耳病中成药 常见耳病有耳鸣耳聋、脓耳、眩晕等。 耳鸣:自觉耳内鸣响的听觉幻觉。 耳聋:听力减退,以耳鸣耳聋为主要症状。 脓耳:又称聤耳、耳疳,是邪热上犯耳窍, 血腐化脓所致。临床表现鼓膜穿孔, 耳内流脓,听力下降等。 代表药:耳聋左慈丸、滴耳油等。 耳聋左慈丸 【方源】《小儿药证直决》 【处方】磁石(煅)、熟地黄、山药、山茱萸(制)、茯苓、牡丹皮、竹叶柴胡、泽泻 【功效】滋肾平肝 【主治】肝肾阴虚引起的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规格】水蜜丸每10丸重1g;水蜜丸每15丸重 3g;大蜜丸每丸重9g 【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 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滴耳油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肝经湿热上攻,耳鸣耳聋,耳内 生疮,肿痛刺痒,破流脓水,久不收敛。 【用法用量】滴耳用,先搽净脓水, 每次2~3滴,一日3~5次。 【禁忌】 凡耳病如化脓性中耳炎出现头痛重者忌用。 滴耳油 注意事项 1.忌辛辣、鱼腥食物。 2.不宜在用药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