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洋务运动:一场缺乏现代性的现代化变革.ppsx概要
洋务运动:一场缺乏现代性的现代化变革 指导老师:邱泉老师、李云彪老师 主讲人:干宁 盛宣怀:从洋务重臣到误国首恶 盛宣怀,祖籍江阴,出生于中国常州,死后归葬江阴。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国营企业之父”和“中国商父”。 第一所现代化大学 第一家现代银行 第一条铁路南北大干线 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 第一家电信企业 第一个内河航运公司 第一家勘矿总公司 第一个私人图书馆 第一个慈善红十字会 盛宣怀在洋务运动中的作为 第一件事,他在28岁的时候,设计了中国第一份股份制企业的章程——《轮船招商局章程》 第二件事朝廷委派盛宣怀为督办,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建造了泸沟桥修到汉口,叫泸汉铁路,后来叫京汉铁路,是第一条南北贯穿的一个干线 第三件事呢,盛宣怀摸索出了一套,管理国营企业的模式。所以又把他称为中国的国营企业之父。 中国官商久不联络,在官莫顾商情,在商莫筹国计。 ——《轮船招商局章程》 被称为“国营企业之父”的盛宣怀,最大功绩之一就是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 盛宣怀上书朝廷,要求“轨由厂造” 一条铁路引发的大变革 记载清朝正史的《清史稿》中,盛宣怀被定性为:“侵权违法,罔上欺君,涂附政策,酿成祸乱,实为误国首恶”。从“实业重臣”到“误国首恶”,盛宣怀命运的转变乃至大清国的结束都由一条在四川修建的铁路引起。 《湘路新志》记载说“娟优乞丐亦相率入股 《蜀报》登了一篇文章《卖国邮传部,卖国盛宣怀》,“即夺我路,又夺我款,又不为我造路。天乎!此而欲川人忍受,除吾川一万万人死尽” 盛宣怀犯的错误,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条,是盛宣怀对民营资本的态度问题。盛认为“非商办不能谋其利,非官督不能防其弊”。 第二条,同时代的人认为盛是“挟官以凌商,挟商以蒙官”。李鸿章说他是“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 第三条,他本人,他过度迷信国营经济的力量,他希望看得见手管住所有的国家的每一个细胞,不惜欺辱、欺凌民营企业。第二,他没有一个民主和契约的精神,他没有民主契约精神。第三,他由一个国营经济的理念,最终推导到了一个权贵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去了 洋务运动:一场缺乏现代性的现代化变革 李鸿章在变法之初就惊呼:“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来未有之奇业。若事事必拘守成法,恐日即于危弱而终无以自强。” 洋务运动不是一场“迟到的运动” 在1860年前后,美国人口占全球人口总数的3%,全美超过8000人口的城市只有141个,钢铁产量不足100万吨,欧洲的报纸直接将之比喻为“跟在英国、法国后面的小兄弟”。1865年,结束了南北战争; 1865年,李鸿章也向清朝廷递交了《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普军大获全胜,在巴黎凡尔赛宫宣布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美国与德国分别在1879年和1873年宣布接受金本位制。 1868年,西乡隆盛率2000人从鹿儿岛北上,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迎回明治天皇,日本进入维新时期。 结论:中国的现代化并不是一场“迟到的运动”,迟到不是落后的理由。洋务运动之所以会功败垂成,甚至一直到今天,中国仍然没有成为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则有另外的原因 以铁路为例:发展与稳定的取舍 反对修铁路有当时有两种较大声音 一是因为铁路是“惊民扰众,变乱风俗”的有害之物,也有人提出,“以中国之贸迁驿传”,根本不需要铁路。 二是曾国藩看来,铁路网络一旦修成,商品流通和人口流动势必大大加快,基于男耕女织的小农社会结构将被彻底打破,新的贫富悬殊和社会动荡将可能发生。因而只要修铁路都将使“小民困苦无告,迫于倒悬”,结果都是“以豪强而夺贫民之利” 铁路之争便不再是技术之争,而是意识形态之争了 1867年6月3日的《纽约时报》就一针见血地评论道:“实施这样一项伟大工程的最大障碍只能是清朝人民对所有外国人所抱持的敌意,以及他们自己的迷信思想。” 历史学家史景迁认为:“很多中国人认为铁路会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它们长长地切开大地,破坏了正常的节律,转移了大地仁慈的力量,它们还使道路和运河工人失业,改变了业已形成的市场模式。” 以轮船招商局为例:国营与民营的取舍 1872年,李鸿章为了在长江航运中抵抗外国轮船公司的势力,决意创办轮船招商局 提出“官督商办”的企业制度,“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中日对比: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1871年12月的一次欧美考察,彻底颠覆了变革者的观念,让他们意识到,“这样的方式与实行近代化是相背离的”。伊藤博文描述自己的震惊是“始惊、次醉、终狂”,他认定:“国家富强之途,要在二端,第一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