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疾病名】流行性乙型脑炎
【英文名】epidemic encephalitis type B
【缩写】
【别名】epidemic encephalitis B;Japanese B encephalitis;Japanese
type B encephalitis;日本脑炎;日本乙型脑炎;乙脑;epidemic type B
encephalitis
【ICD 号】A88.8
【概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即日本乙型脑炎
(Japanese type B encephalitis),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
性疾病,经蚊媒传播,流行于夏秋季。人被带毒蚊叮咬后,大多数呈隐性感
染,只有少数人发病为脑炎,发病率一般在 2/10万~10/10万,病死率比较
高,为10%左右,本病主要侵犯儿童,特别是学龄儿童,乙脑不仅病死率高,
而且后遗症严重,约30%的患者病后残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乙脑是严
重威胁人体健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分布于亚洲和东南亚地区,临床上急
起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重症者病后常留有后遗症。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乙脑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类与自然界中许多
动物可作为本病的传染源。
人被感染后,不论隐性感染或显性感染仅发生短暂病毒血症(一般5 天以
内),且血中病毒数量较少,病毒血症很快消失,故隐性感染者或患者虽然可以
作为传染源,但在流行病学上意义不大。
自然界中有 60多种动物可感染乙脑病毒,尤其是猪感染数量多,每年大批
新生或幼猪被蚊虫叮后发生病毒血症,因此猪为主要传染源,马、驴、牛、狗
以及鸭、鹅和各种鸟类均可感染,并成为传染源,猪在流行期间感染率高,病
毒血症期长,又属单年生长动物,更新率快,感染高峰期比人类流行高峰期早
1~2个月,故目前以观察猪自然感染的动态作预测乙脑流行的一项重要根据。
近年来国内外多次报告鸟类在乙脑病毒自然循环中也具有一定流行病学意
义,如苍鹭、白鹭等水鸟乙脑抗体阳性率有时高达 40%以上,并有高滴度的病
毒血症,此外,从蝙蝠、家燕、树麻雀等鸟类中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蝙蝠并带
毒越冬,能感染蚊虫且病毒血症期长达 6 天,因此认为蝙蝠可作为本病传染源
和带毒越冬 的长期储存宿主。
2.传播途径 蚊虫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通过叮咬将病毒感染人及动
物。三带喙库蚊是同种蚊科 中传播乙脑病毒最强的蚊种,国外研究 自26种蚊体
中分离出乙脑病毒,其中 90%自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出。蚊受感染后 10~12天
能传播乙脑病毒,已证实乙脑病毒经蚊 传代,并可自羽化幼蚊中分离出来。
蚊虫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亦可带病毒越冬 。
此外,我 国福建、台湾从蠛蠓及库蠓中亦分离出乙脑病毒,说明 自然界传
播乙脑病毒的昆虫不只限于蚊类。
3.人群易感性 人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少数发病,多数为隐性感染,显
性和隐性感染之 比为 1 ∶2000左右,故多散在发生,由于机体对本病具有稳定
的感染后免疫力,再次患病者甚少。
4.流行特征
(1)流行地区:本病流行地区广泛,北 自日本北海道、前苏联的远东地区,
南至印度尼西亚、爪哇,东迄马里亚纳群岛,西至印度、斯里兰卡等地均有乙
脑流行。我 国为温带及亚热带地区,除东北、西北的边远地区及高原地区外均
有本病发生或不同程度流行,但发病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沿海地区。
(2)流行季节 :在热带地区,蚊虫一年四季繁殖,故全年有散发病例 。亚热
带和温带地区有严格季节性,绝大多数病例集 中在 7、8、9 月,约占全年发病
数的 80%~90%,而在冬春季节几无病例发生,其原因主要是蚊虫繁殖,病毒在
蚊体内发育 以及蚊虫吸血活动强度受气温、雨量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温度在
25℃以上,雨量适宜,始有流行。
(3)发病年龄结构变化:以往发病以 10 岁以下儿童为主,约占患者总数
80%以上,这是由于成人大多为隐性感染已获稳固免疫力之故。近年来发病的年
龄结构有从儿童转向成年到老年的趋势 ,成年人或老年人的发病相对有所增
加,且病死率也高。这可能与儿童普遍接受预防接种有关,但全 国总的发病率
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改变了过去流行的发病模式 。
(4)发病形式:因隐性感染多,临床发病者少,故呈高度散发性,同一家庭
同时有两个患者少见。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之 比为 1 ∶300 至 1 ∶1000。
(5)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