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RFI技术的图书馆ATM在高职高专图书馆的开发应用
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ATM在高职高专图书馆的开发应用
田建华1 袁建州2 吕土寨3
(1.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郑州45004 2. 河南省电机工程学会 郑州450052
3.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郑州45004)
摘要 论述了高职高专图书馆开发基于技术的图书ATM的设计原则,阐述了相应系统结构及其各部分功能实现,介绍了所开发系统的功能特点,为高职高专图书馆逐步引进RFID技术提供借鉴
关键词: RFID 图书ATM 高职高专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f Book ATM on RFID in The College Library
Tian Jian-Hua1 Yuan Jian-Zhou2 lv Tu-Zhai3
(1. Zheng Zhou Electric Power Colleg 2. Henan Society For Electrical Engineering
3. Zheng Zhou Electric Power Colleg)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undamental that College Library develops the book ATM on the RFID, sets forth its construction and its function,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ok ATM, makes reference to apply RFID in the College Library
Keywords: RFID Book ATM College Library
0 引言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的无线射频自动识别技术。自2006年我国厦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首家引进该技术以来,我国深圳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汕头大学图书馆、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等多家公共、高校图书馆也已开始引进该技术。RFID技术的引进实现了图书馆服务、管理智能化。
高职高专图书馆由于历史原因和自身条件限制,图书馆建设起步较晚,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多数学校图书经费投入较少。要一步到位地全面引进RFID技术,实现图书管理、服务智能化,存在很大困难。
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ATM借鉴银行ATM概念,实现图书自助借还、办证、查询、检索、预约等功能,为读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虽然ATM一次图书储量有限(400—600册),但结合学校现有实体馆藏及预约服务,亦可使图书馆部分实现智能化。同时,可在ATM的使用过程中逐步加工原有实体馆藏图书,为整馆引进RFID技术奠定基础。
目前,在个别经济发达城市已有街区式24小时自助图书馆(ATM),但这些ATM一方面本机成本高、噪音大,更主要的是其传送带结构使图书无法自动上架,由此又带来高昂的运营成本(需每天上架图书,多点还需配套物流)。另外,该机无法同时兼容电子标签和条码技术。这些都使资金和人力均短缺的高职高专图书馆无法承受。
笔者所在高职高专馆结合自身特点,开发了一套基于RFID技术的适合高职高专的自助图书馆系统(以下简称图书ATM)。
1 设计原则
(1) 实用性:以图书ATM机安装点所面向的读者群的实际需求为功能设计的主要依据,以智能化、标准化和网络化为基本设计思想,充分考虑高职高专图书馆的现有藏书加工特点(条码技术)及引进RFID技术需求,做到RFID电子标签与条码兼容、操作界面友好、易于使用、运行稳定、便于管理与维护,同时系统具有与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数据同步、协同工作的能力。
(2) 前瞻性和可扩展性:系统设计充分考虑到图书馆全馆引进RFID技术的发展趋势,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确保系统能适应新技术发展要求。同时系统软件使用面向对象的模块化设计,将功能模块与显示模块分离,分层实现模块功能(如与图书管理系统的数据交互模块、RFID标签读写模块等),使各子系统功能扩展、升级都很方便。
(3) 安全性:系统的安全性包括保证读者人身安全、读者信息安全、传输数据安全、系统操作安全。
读者人身安全指读者在自助借还过程中不会因本设备造成身体伤害;读者信息安全指读者个人隐私信息不会因使用本系统而泄漏;数据的安全性指系统具有足够的安全权限,保证数据不被非法访问、窃取和破坏;系统操作的安全性指不让非法用户操作系统,同时要具有足够的容错能力,以保证合法用户操作时不至于引起系统出错,充分保证系统数据的逻辑准确性。
(4)标准化与规范化:为确保系统与图书管理系统、文献管理系统的无缝链接,系统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基于SIP2的数据交换协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