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古典诗词元素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及价值
论古典诗词元素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及价值
内容摘要: 影视艺术与中国古典诗词这两种不同的艺术样式因具有可相互融合的共通性,而使得二者的联姻具有了可能性。影视作品运用古典诗词元素的方式多种多样,以整段引用和片段引用的方式为最多,这说明在现代社会古典诗词被影视剧传承方式的特征是直接的引用法,而层次较高的化用法相对较少。影视作品通过与古典诗词相结合,不仅发扬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势,同时也在人物形象,影片主题,视听语言等方面有助于影视作品的深化,影视作品因中国古典诗词的加入而更具文学风骨。不过,由于影视媒介的特殊性,我们在影视作品中引用诗词歌赋时,不仅要注意发扬它可以和声画结合的生动形象性的优势,同时要避免它的劣势,即不能引用过于生僻和烂俗的诗词歌赋,要注重古典文化修养的积淀。
关键字: 古典诗词 影视作品 价值
古典诗词在影视作品中运用的现象及此二者之间的共通性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被引进到中国来以后,都有一个和中国民族文艺形式融合同化的过程,不管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闻一多曾有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一方重镇,对于影视艺术这门舶来品艺术而言,中国古典诗词的身影和灵魂也时常闪现于其中,使影视这种特殊的文化艺术融入了具有中国韵味的独特的美学内涵。
影视作品之所以能够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精髓,其存在的现实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影视艺术和古典诗词都属于叙事性艺术。在叙事方式上二者具有不可忽视的相似性。古典诗词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描写、抒情等这些表达方式在影中也同样存在除运用的媒介不同前者是语言文字后者是画面影像外目的、意义、作用、效果等作为叙事话语技巧主要表现的修辞在中有着各自相应的手段电影修辞直接以画面形象为修辞手段而修辞是以语言文字为修辞手段从修辞所达到的效果来看者有着比如运用比喻和象征来表达作者隐含着的思想运用对比来突出差异运用反复来表示强调等等。语言极为凝炼容量巨大,意蕴深电影《十面埋伏》中,有一首插曲——《佳人曲》,就是根据汉代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创作而成,邶风柏舟诗经·周南·关雎央视古代经典剧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根据明代杨升庵的《临江仙》创作而成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其实“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最早出现在琼瑶的《几度夕阳红》中,但在琼瑶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中这两句更多的显示出了充满感动与沧桑的无比深情,显了琼瑶作品的唯美风格,而当被用在《三国演义》这样经典历史题材当中,别具一番风味了。《三国演义》是一部以历史政治题材为背景的大型史诗性作品,其中包含了战争、杀戮、死亡、社会变迁、谋略等大量的沉重故事内容,并以大量的男性人物为主线,所以是一部充满阳刚之气的男性题材作品,并且具有厚重的历史人文意义。将这首词作为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曲,才真正体现了它的古朴凝重、深厚雄浑的特点,准确的表现出了男子汉的洒脱与坦荡的胸襟。
综上所述,影视艺术与中国古典诗词这两种不同的艺术样式因具有可相互融合的共通性,而使得二者的联姻具有了可能性。影视作品运用古典诗词元素的方式多种多样,以整段引用和片段引用的方式为最多,这说明在现代社会古典诗词被影视剧传承方式的特征是直接的引用法,而层次较高的化用法相对较少。影视作品通过与古典诗词相结合,不仅发扬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势,同时也在人物形象,影片主题,视听语言等方面有助于影视作品的深化,影视作品因中国古典诗词的加入而更具文学风骨。不过,由于影视媒介的特殊性,我们在影视作品中引用诗词歌赋时,不仅要注意发扬它可以和声画结合的生动形象性的优势,同时要避免它的劣势,即不能引用过于生僻和烂俗的诗词歌赋,要注重古典文化修养的积淀。
注释:
8
(((宋秋敏:《古典诗词与中国当代影视作品的诗意化走向》,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4月
参考文献:
[1]李少白:《影心探积——电影的历史及理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
[2]《唐宋词鉴赏经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版
[3]刘亮:《红楼梦诗词赏析》,三秦出版社,2008年
[4]李根亮:“《红楼梦》的影视传播与现代接受”,《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年1月
[5]宋秋敏:”古典诗词与中国当代影视作品的诗意化走向”,《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4月
[6]叶烨、刘学:”大众文化产品的古典诗词传播能力及传播性状考查——以对年轻受众的问卷调查为基础”,《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10月
[7]张春晓:”古典诗词的现代接受效应——浅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对电影《赤壁》的影响”,《2010年词学国际学术烟讨会论文集》,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