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冲刺2025年高考语文考前必备诵读材料——2晨读材料.docx

冲刺2025年高考语文考前必备诵读材料——2晨读材料.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年高考语文考前必备诵读材料——材料(02)

目录

1.必背古诗文(《劝学》背诵+情境默写)

2.诗歌鉴赏(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

3.文言语段诵读(附译文)

4.成语积累

5.作文金句诵读

6.热点素材积累

7.范文诵读

8.最新时评

一、必背古诗文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eq\x(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eq\x(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eq\x(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eq\x(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eq\x(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eq\x(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eq\x(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eq\x(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eq\x(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eq\x(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eq\x(螯),非蛇eq\x(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eq\x(躁)也。

【情境默写】(后附答案)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_____”。

4.儒道两家都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与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5.《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表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劝学》中用比喻的手法正面阐述学习重在坚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荀子?劝学》中,文章开篇连用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

9.《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

10.《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了螃蟹心意浮躁的表现。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并赏析。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译文】

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

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34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