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常见手法分析
* * 诗歌手法 易混术语解析 比喻和象征的区别 ?比喻和象征的共同点: ??一、都是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 ??比喻如: ①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用“明星”来说明“街灯”。) ②人不可以无耻,因为无耻是魔鬼的钓饵。(用“钓饵”来说明“无耻”。) ③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燕雀”、“鸿鹄”分别说明“佣者”与“陈涉”。) 象征如: ④我看得见那枣红色的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的脸。(用“百合花”来说明“纯洁与感情”。) ⑤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了一惊;――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用“红白的花”说明革命的前景和希望,人们对革命者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比喻和象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比喻侧重于本体和喻体所代表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这种相似是直接的、可观的。如:①的“街灯”和“明星”,②的“无耻”和“钓饵”等。而象征侧重于象征客体和象征意义之间的相关联系,它们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似点,而且这种相关联系是靠联想去寻找的。如例⑤ 。“红白的花”和“革命的美好前景和希望”或“人们对革命的崇敬与怀念之情”之间是不存在直接的相似点的,人们只能通过联想把“花”与“美好前景和希望”联系起来。再如,鸽子象征和平。“鸽子”与“和平”也不存在相似点。 2、各自的作用不同。 比喻是一种形象化手法,即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陌生为熟悉,化平俗为生动。如:失掉光辉的太阳,飘浮在雾海之上,恰似一个落入水中的铜镜。“失掉光辉的太阳”是个什么样子?这是比较抽象的,但“铜镜”就具体形象得多了,人们通过这个形象就很容易感知到“鬼魂光辉的太阳”的形状和色彩。而象征却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含蓄化手法,即把具体而形象的事物含蓄化,使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如上文的“红白的花”是具体而常见的,但其蕴含的意义是丰富而深刻的。只有在《药》这篇作品所创设的典型环境中才具有这样的特殊含义。 3、稳定性不同 这里所说的稳定性是说比喻的意义较为狭窄和固定,而象征的意义却要宽广和深沉得多,具有含义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这是比喻和象征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区别。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这两首词都是以“梅”为象征客体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但毛泽东赋予了梅花热情、坚强、乐观、昂扬的性格特征,表现出作者襟怀阔大,气度非凡。而陆游笔下的梅花则象征其自我,他把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打击的遭遇和不肯同流合污、坚守节操的品格融入了梅花的形象中,显得消极、悲观、孤芳自赏。这样,同是梅花这一象征客体,因人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寓意。 总之比喻与象征有着很大的差别:前者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求“形似”或者“神似”,后者象征意义与本体事物间要求“神似”;前者是以物比另物,比喻的对象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对象,后者是以物显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明而让读者去联想、领会,象征意义往往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前者只限于修饰语句,后者作为文学创作基本手法,它主要立足全文,至少是文章的一层或一个段落。 烘托/渲染 ?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方式。根据甲物和乙物的关系,烘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根据甲、乙物的对象特征,烘托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1)以人烘托人如乐府诗《陌上桑》中诗人分别借“行者”“少年”“锄者”等人的反应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2)以物托物。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全诗除了首句点明描写对象“微雨”外,其余都是通过描写其它景物来写“雨”的,诗人成功运用以物托物的艺术手法,仿佛使人感觉到船帆上、鸟羽上、天际上、大树上全都笼罩着蒙蒙细雨。又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中描写的对象是夜雪,但诗人却从触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烘托出雪之大、之猛。(3)以物托人。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冬天恶劣环境的烘托,刻画了钓叟的独特个性及其乐观豁达的情怀。又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三次描写月光,分别烘托出了琴声的美妙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渲染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是指通过对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细节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表达效果,它主要是从正面来描写对象的。如乐府诗《江南可采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6 Rain or Shine (第3课时) 课件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pdf
- 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尺规作图(2024年7月).docx
- 股市风险预警机制-深度研究.pptx
- 政策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PPT.pptx VIP
- 5.0MPa路面抗折混凝土配合比.docx VIP
- 17J927-1 车库建筑构造(OCR).pdf VIP
- 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HIV筛查实验室管理手册_精品.doc
- 2025年春季小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1975字).docx VIP
- 渤海水泥厂包装车间除尘系统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