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台中都会区绿地变迁之研究AStudyofGreenCoverage.pptVIP

第十九章 台中都会区绿地变迁之研究AStudyofGreenCoverage.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臺中都會區綠地變遷之研究 A Study of Green Coverage Change at the Taichung Metropolitan Area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 99年碩士在職專班一年級 指導教授:林昭遠教授 學生姓名:王欣弘 學號:5099042004 一、前言     臺中縣、市依據地方制度法修正案第七條之1第2項規定於民國99年12月25日合併成為臺中市,其中位於都會區(即臺中市中區、東區、南區、西區、北區、西屯區、南屯區及北屯區)之人口達1,089,817人,都會區人口密度達6,700人/平方公里,在人口高度集中的地區,易使生活品質逐漸劣化,而都市中的綠地空間不僅可以淨化空氣、減少揚塵,更可改善都市環境微氣候,提供居民紓解身心壓力的休憩場所。都市計畫法第四十二條規定:「都市計畫地區應設置公園、綠地、廣場、兒童遊樂園等項公共設施。」第四十五條更進一步規定:「公園、體育場所、綠地、廣場及兒童遊樂場,應依計畫人口密度及自然環境,作有系統之布置,除具有特殊情形外,其占用土地總面積不得少於全部計畫面積百分之十。」由此可知綠地空間在都市計畫政策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綠地空間常為了配合都市發展而受到改變或干擾,都市綠地空間一旦改變,除了影響綠地面積及分布外,更將影響周遭環境與居民的生活品質。 一、前言     都市計畫區劃設之公園、綠地,其土地取得需透過徵收或價購等方式,觀察過往之經驗,通常不易執行;為能有效利用現有綠地,建立都市地區良好生活環境,首先要研究都市地區綠地空間分布及隨時間變化的情形。傳統綠地空間調查需透過現地調查,需耗費大量的時間、人力,不僅效率不彰,且調查結果也容易因調查時間過長而失去時效性;隨著科技進步,衛星遙感探測可以提供多光譜、週期性的高解析度影像,可快速、有效地獲取樣區資料;因此,對於綠地空間在時間序列之變遷分析,使用不同時期的衛星影像作為研究素材,是較有效率的方法。選定適當的素材後,透過整合遙感探測、影像分類、植生指標、倒傳遞類神經網路、景觀生態學等技術及理論,來對臺中市都會區綠地空間進行變遷研究。    本研究以臺中市都會區為樣區,利用臺中市都市計畫主要計畫三次通盤檢討後5年(1991/02/01、2001/02/01、2011/02/01)之衛星圖資將都會區之綠地予以萃取,結合倒傳遞類神經網路進行影像判釋,應用景觀生態學建置綠地變遷指標,最後針對綠地變遷進行效益評估指標分析,期望從研究結果獲知臺中市都會區綠地變遷與都市計畫政策推行之關係,作為日後都市計畫決策或都會區綠地研究之參考。 二、前人研究 (一)遙感探測及分類   1、遙感探測感應器   2、光譜影像解析度   3、遙感影像分類 (二)植生指標與變遷分析   1、植生指標   2、變遷分析 (三)景觀生態學 三、研究材料與方法 (一)研究材料:  臺中市都會區都市計畫主要計畫三次通盤檢討後5年(1991/02/01、2001/02/01、2011/02/01)之衛星圖資將都會區之綠地。 (二)研究方法:  1. 植生指標;Vegetation Index  2.分類方法;倒傳遞類神經網路(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 研究流程圖 四、結果與討論 開發活動造成都市綠地快速減少,而都市地區生活品質的提昇又必須透過綠地、公園的建置,透過研究綠地變遷情形,以做為日後都市計劃決策之參考。 參考文獻 王秀娟(2001),綠地計畫之理論與實證,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市。 黃俊仁(2008),崩塌地植生復育與景觀變遷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博士論文。 林世峻、林昭遠(2007),以植生指標探討九份二山崩塌地植生變遷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碩士論文。 莊智瑋(2010),環境指標應用於崩塌地植生復育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博士論文。 陳意昌(2004),農地重劃地區土地利用與景觀變遷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博士論文。 黃麗娟、莊智瑋、何世華、林昭遠(2008),衛星影像植生指標優選之研究,水土保持學報40(1):39-50(2008)。 簡報完畢 請多多指教 * * 一、前言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