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大城市职住分离现象及其特征
职住平衡研究 【文章编号】1006 - 3862( 2009) 09 - 0110 - 08
中国大城市职住分离现象及其特征
———以北京市为例
1 2 2
刘志林 张 艳 柴彦威
( 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4 ; 2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871)
【摘要】以北京为案例城市 ,基于 2007 年对北京市内600 户家庭的问卷调查数据 , 以居住地和就业地之间的直线距离 ———职住
( )
距离 jobhousing distance 作为职住分离程度的测度指标 ,描述了北京市职住分离格局 ,除社会经济属性外 ,重点比较了不同居
住社区类型 、住房产权属性 、居住搬迁年份的居民的职住分离程度 , 以期反映影响居民就业可达性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 。
【关键词】职住分离 ;通勤 ;住房市场化 ;城市空间重构 ;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F290 , TU984 【文献标识码】A
叶开始 的大规模郊 区化和城市空间重构 的大背
1 制度与空间重构背景下的城市职住分离 [ 12 ]
景 。早期的研究主要基于古典经济学假设 ,认为
问题
财富的增加和交通方式进步使得人们更愿意为更好
中国城市正处在剧烈的市场转型和快速空间重 的居住条件而承担更大的通勤成本[ 13 ] 。1970 年代
构过程中[ 1] 。一方面 , 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 以来的研究 ,更多从社会学和城市规划的角度 ,关注
立 ,引发了城市以地价为基础的城市用地功能置换 。 城市空间的结构性因素和一些制度 、政策要素 ,特别
内城中的工业 、居住等用地不断为商业服务业用地 是其中弱势群体就业可达性问题[ 14 - 16 ] 。所谓空间
置换 ,引发了因旧城改造和工业外迁带来的郊区化 错位假说的提出 ,反映了美国大都市由于就业岗位
浪潮[2 ] 。另一方面 , 随着住房福利分配制度解体和 的郊区化和住房市场上的种族歧视 , 内城区往往出
住房市场不断完善 ,城市居民的居住迁移率和住房 现黑人居住人口多于适宜就业岗位的状况 ,从而导
消费的市场化率都不断提高[3 - 4 ] 。特别是 20 世纪 致内城 区黑人 的高失业率 、低工 资和更长 的通
90 年代以来 , 由房地产开发商主导的商品住宅建设 勤[ 16 - 18 ] 。在城市蔓延 、郊区化等空间重构过程中 ,
成为城市住房供应的主体 ,大量新商品房建设集中 低收入者的居住区位往往与城市的就业区位和公共
在郊区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工具的机动 服务设施区位出现空间错位[ 18 ] 。
化也推动了城市居住空间的郊区化[5 ] 。但是 , 由于 城市居住与就业地点空间分离的结果是居民通
郊区化过程中居住与就业的不同步性 、郊区新建居 勤距离和时间的增加 。目前国内文献基本是通过对
住区职能过于单一等原因 , 职住分离 ( homework 这三个方面的考察 ,来反映出城市居民通勤行为的
separation) 、空间错位等现象在北京等大城市出现 , 基本空间特征及其与城市空间重构的关系 。例如 ,
通勤距离和时间明显增加 , 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 冯健等通过问卷调查证实了郊区化背景下北京城市
注[6 - 11] 。 居民的职住分离现象 ,其中城区居民的职住分离状
职住分离及其所引起的通勤 、交通问题 ,是西方 况较近郊区居民更为明显[8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