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教授在人大法学院学位授予仪式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亲爱的同学们,亲爱的同学们的爸爸妈妈们,亲爱的男同学们的女朋友或太太们,亲爱的女同学们的男朋友或先生们,亲爱的嘉宾们、以及我亲爱的同仁们:上午好!
无疑,大学毕业典礼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很荣幸能作为人大法学院的教师代表在台上再露它一面、再以老师的身份与大家聊上几句。呵呵,这一面、这几句于我,显然很“重要”!因为,它能“扫盲”,以至于至少在你们这数百人中不会有人再以为我是男的,进而想当然地将我分到男生宿舍、想当然地视我为羽毛球队的男队员、想当然地问“是李学军老师亲自来发言么!?”哈哈,“有图有真相”、“露面即证据”。
好了,玩笑话就此打住,否则主持人该请我“下课”了!
在领受了本次发言任务后我一直在想,我该说点什么,在我们人大法学院又一届学子毕业的那一刻?正当我举棋难定、犹豫不决时,两件事发生了——当然,自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每天接受到的信息显然不仅仅只关乎两件事儿,但恰恰是这两件事,让我的发言,有了内容。
第一件事儿。6月6日,在被执行死刑21年,在家人、律师、媒体、学者等执着追问真相11年,在山东高院受命复查却又四次延期总计持续1年半后,最高人民法院终于作出了“(2016)最高法刑申188号”《再审决定书》启动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一案的再审工作。此消息一公布,为该案终于有了实质性突破、为真相终于不再遥远而欣慰、而感慨、而雀跃者,众!无疑,有关聂树斌一案的“188号再审决定书”令我们深深感受到我国的法治建设没有停滯、没有搁浅,相反,却正在全力推进中!
下面再说第二件事儿。6月7日、8日高考结束后,朋友圈里流传着这样一个贴子《法学专业:连续6年被评为最没用的专业》。
这两件事儿几乎前后脚抵达我的大脑,其予以我的冲击显然无比强烈:一方面,经由聂树斌一案,我们深知中国的法治建设任重而道远,这既任重而道又远的法治建设需要我们法学专业人士从理论、从实务等方面共同努力;但另一方面,包括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接受了系统、严格培养的法律人却又被告知,我们掌握的法学专业知识最为没用!
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这是一个碎片化信息无处不在的时代,这是一个多怀疑、少信仰的时代,这是一个社会矛盾极为多样、社会冲突极为剧烈的时代,这是一个……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们可以继续罗列下去。但无论再怎样罗列,以法律人的视角言,我们现在正处于的时代终归可概括为,一个渴望法治、期待法治并正着力建设法治的别样时代、关键时代!
在曾被我们的大元院长要求“做一个内心纯净的法律人”、“做一个真实的法律人”、“做一个有责任心、敢担当的法律人”之后,作为法律人、特别是作为人大法律人,站立在中国当下的法治建设潮头,我们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我们的所学之专长法学,真的无用了么?!
说来是巧合。在毕业季的今天,我站在这儿作为人大法学院教师代表发言;而三天前的6月14号,我则在我第一母校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为全校毕业生做最后一次讲座,《“法眼看侦查”:无罪裁判中的证据法学问题研究》。三天之差,两次面对数百名毕业生,在感叹时光如梭的同时,我不得不正视这样的现实:今天,我毕业30年了,整整30年!30年前的我,如同今天的你们,坐在台下,无疑不知后30年将会走出如何的人生轨迹、留下怎样的人生记忆;但30年后的我,面对今天的你们,站在台上,或许能借我的回忆,回答一下前面的几个问题?即作为法律人,作为系统接受过专业培养的人大法律人,我们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我们的所学,真的无用了么?
感谢母校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不仅仅授我以一技之长,教会我如何为人、为学,令我有了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得以将法律与技术相结合去综合研究、审视我们的诉讼之基石即证据;它更为我提供了接触实务的机会,也就是,在大学期间我就参加了我国的第一次“严打”活动。即使那时我曾亲眼见过被抓捕者、被“从严、从快”宣判者被弄得没有人样,但基于当时所处的时代及当时所能及的理念,我压根没想到过这些被“严打”者中或许有被冤枉者、“严打”或许有违程序公正的价值追求。相应地,即使在我们人大法律系完成硕士学位的攻读并留校任教,混沌的自己也只是认为,我的所学、所长,不过是饭碗、不过是个体独立的经济保障。然而,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前行、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伴随着法学理论研究的多元化和深入化、伴随着人大法学院法学大咖们的引领及感染,我深刻意识到,作为人大法学院的法律人,在中国的法治进程中,我该做点事、我能做点事!我的法律专长,怎么会无用!?怎会只是饭碗?!
不是吗?《刑事证据大全》、《漂移的证据法》等证据法学专著的译介,普通高校法律院系由《侦查学》到《证据调查学》的科目转型,《证据法学》在人大法学院之必修课学科地位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