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校史馆解说词
【解说员一】
第一部分 北京时期
各位领导:大家好,欢迎参观校史观!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因水而生,缘水而成。在水利部、河南省和社会各界的殷切关怀下,茁壮成长。58年来,学校三次搬迁,四易校址,风雨兼程,刚毅坚卓。
从这幅历史沿革图(如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于1951年成立于北京,当时名为北京水利学校。1958年,北京水力发电学校、北京水力发电函授学院并入北京水利学校,并正式更名为北京水利水电学院。
我校的北京时期为 1951-1969年。
新中国成立伊始,水电建设亟待振兴。为此,在首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先生的主持下于1951年在北京成立北京水利学校,作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前身。
当时学校的主要筹建人有:刘传英、程学文、陈肇和、田园。(照片)
在建校初,我校就十分重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图为1956年刘传英带领部分师生在浙江金华黄口水电站实习的情景,其后在南湾水库实习。(照片)
这些是北京水利学校时期1954年、1955年、1957年、1958年毕业生的合影。(照片)
学校自1958年正式更名为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张子林(照片)任首任党委书记兼院长。图为张子林院长在全国农业科学技术会议上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的情景。
(图)图为越南民主共和国胡志明亲笔题字赠送给张子林院长的照片及越南政府授予张子林院长的一级劳动勋章和金质红旗奖章。
1960-1978年,汪胡桢先生任我院院长,汪胡桢先生于1923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是中国现代水利工程技术的开拓者,是中国连拱坝之父,同时也是首届中科院学部委员。(图示)
(左下图)图为汪胡桢院长带领我院部分师生在山西碛口设计碛口拦沙库方案时的实地勘察情景。
(下图)作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总工程师,汪胡桢院长主持建造了黄河上第一座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工程建成后,周恩来总理亲自视察。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汪胡桢先生在一目失明,一目模糊的情况下,仍然关心着祖国的水利事业。图为汪胡桢院长给我院青年教师茅承觉写的亲笔信,信中谈到了有关三峡建设的问题。
学校自成立初,就十分重视对外交流活动。自1958年起,就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其中有亚非国家、越南等。
这些是北京水利水电学院时期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部分毕业生的合影。(照片)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自1978年成立至2000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333人,其中教师参与的编著及译著共计82种。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共计46项。2000年,北京研究生部并入北京工业大学。
接下来请听我校岳城时期的讲解。
【解说员二】
第二部分 岳城时期、邯郸时期
1969年10月我校从北京迁至河北省磁县岳城水库办学。岳城时期是我校发展史上最为艰苦的时期。在当时,大部分基础设施都是水库工地留下的工棚,条件相当艰苦。尽管如此,学校为了国家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仍然坚持继续招生,并且丝毫没有放松本科教育教学工作。
(图)这是田园等师生设计的跃峰渠灌区的渠首闸
(图)学生参加红旗渠建设
(图)这是学生在人民胜利渠实习时的情景
(图)这是我校学生帮助农民修建水渠
(图)这是我校76届毕业生,也就是在岳城时期最后一届毕业生的合影
下面请看邯郸时期
1977年学校从岳城迁至邯郸,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饱经磨难之后,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以党委书记兼院长白任为代表的四届领导人为我校的发展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图)
迁至邯郸以后,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图)教学与科研工作阔步发展,与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也进一步加强,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特别是在1978年3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上,我校有3个项目荣获科学大会奖,汪胡桢院长被评为先进个人,并出席全国科学大会。(图)
这是水利部部长钱正英来我校视察时情景。(图)
在整个的邯郸恢复调整时期,我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卓有起色,定期表彰模范教师,表彰三好学生,召开民主会议。(图) 而且尤其注重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学生进行整机性能试验、牵引试验。(图) 安康水电站就是我校师生参与设计的研究项目之一。
与此同时,文体活动也蓬勃发展,在1978年举行的河北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共获金牌3枚,银牌5枚,铜牌8枚的好成绩。每逢元旦、新生入学、老生毕业,学校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晚会,丰富了课余生活,提升了校园文化。(图)大学生艺术团也于1977年正式成立。
这些是我校在邯郸时期部分毕业生的合影,(图)从这些照片我们可以看出学校的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
在邯郸,我校已设有11个专业,5个硕士点,农田水利工程、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岩土工程和水力发电工程。(图)
1990年以后,学校本部迁至河南省郑州市办学,邯郸分部作为学校的一部分,继续招生。2003年,我校邯郸分部并入新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