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间歇时间骨骼肌力学特征分析.doc
不同间歇时间骨骼肌力学特征分析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keletal Muscle in Different Intermittent Time
Zhang Niankun
(Xian Physical Educational University,Xian 710068,China)
摘要: 骨骼肌的力学性能是决定力量素质的基础。本文从骨骼肌的力学特性出发,采用不同的间歇时间,观察离体骨骼肌的力量变化。结果表明,训练6周后,骨骼肌的相对力量比对照组增加22.64%;间歇20秒后骨骼肌的相对力量下降7.78%,恢复效果最好。
Abstrac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keletal muscle is the basis for the quality of the strength. From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keletal muscle, this paper used different intermittent tim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in the strength of isolated skeletal musc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6 weeks of training, the relative strength of skeletal muscle was increased by 22.64%; the relative strength of skeletal muscle declined 7.78% after 20 seconds intermittent, which had the best recovery effects.
关键词:间歇时间 骨骼肌 力学特性
Key words: intermittent time;skeletal muscle;mechanical properties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308-02
0引言
力量素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特别对于力量性项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骨骼肌的力学性能是决定力量素质的基础。近年来,骨骼肌的力量训练方案、运动量、运动强度的研究已相当广泛,但训练界大多从生理、生化角度探讨对整体运动能力影响,而对力量性项目中的主要器官──肌肉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骨骼肌的力学特性出发,采用不同的间歇时间,观察骨骼肌的力量变化。此种方法的研究将给该领域的研究开辟新的途径,注入新的活力。
1研究对象
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0只,体重为200-220g,两月龄,标准饲料分笼喂养,自由饮食。室内温度18~20°C,相对湿度50%±10%。
2研究方案
2.1 训练方案
2.1.1 动物分组将40只大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C)20只,力量训练组(PT―Power training)20只,练6周,每周测量大鼠体重、体长。
2.1.2 训练安排根据本实验的特点──力量训练采用电鼠笼(生理刺激器:波形―方波,频率―50Hz,电压―20-50V)刺激大鼠进行跳跃训练[1]。PT组(20只)动物均先进行1周的预训练,学习跳跃运动。以后隔天训练1次,共进行6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具体安排见表1。
2.2 实验仪器与测量方法
2.2.1 主要仪器电鼠龙、MULTI TELEMETER511(日本)4导记录仪、张力换能器、生理电刺激仪、ACS-ZJ型双面电子计重秤。
2.2.2 测量方法
2.2.2.1 肌肉试件的制备实验前先测量大鼠的体重,然后用2%巴比妥钠(100ml/kg),腹腔皮下注射醉麻大鼠。在生活状态下,分离出完整的腓肠肌,用断骨钳距腓肠肌近侧附着点2cm处剪断股骨,从小腿的中部剪断胫腓骨[2],将其放入乐氏液中(温度30℃)。整个过程在5分钟内完成。
2.2.2.2 腓肠肌最大等长收缩力的测试测试前对记录仪进行标定,然后将制备好的腓肠肌试件固定好。标本放置在内有30℃的乐氏液肌槽内;标本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细线和张力换能器相接;张力换能器与四导生理记录仪相连;用生理电刺激仪刺激(频率60c/s,波宽0.3ms,振幅60v,波型方波,复刺激)腓肠肌,使之发生强直收缩[3],记录仪在记录纸上描记出收缩力曲线,根据曲线读出力值大小;每个间歇时间段选用5个样本。
2.3 数据处理本研究数理统计采用国际通用的统计软件SPSS中的单因素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