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 物联网概述;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者则昌,逆者则亡。;信息技术十五年发展周期定律:;历史进程;历史进程:主线复杂,来源不单一;;;美国“智慧地球”
日本“i-Japan”计划
韩国“U-Korea”战略
欧盟的《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
中国“感知中国”
;1. 1.1物联网的发展;2011年国内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
2012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3650亿元
目前产业市场特征
总体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发展估计得到十三五
国家政府主导驱动、行业应用引导产业发展,逐步向市场引导过渡,市场力量正加快进入物联网产业
公共服务行业优先发展(如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
车联网、智能家居等市场化需求加大
;1. 1.2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1. 1.3物联网的分类;1. 1.4 物联网的四大技术形态;RFID
RFID是射频识别的英文缩写,又被叫做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它类似于我们在超市中常见的条码扫描。首先把RFID标签附着于目标物上,然后使用专用的RFID读写器对标签进行感知,主要是利用频率信号将信息由标签传送给读写器。射频识别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读写器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
;传感网
传感网络就是把传感器、定位系统、扫描仪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和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它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了识别和管理。传感网主要由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微小节点组成,它们通过自组织的方式相互连接,行业上说传感网主要解决“最后100米”连接问题。也就是说,现在有一个苹果,在现实中,我们必须通过看、尝、摸、闻,才能形成这个物品是苹果的综合判断。但如果把这几种感知信息上传至网上,那么即使身在远方,也能随时了解到苹果的色香味。
;M2M
M2M是将数据从一台终端传送到另一台终端,从狭义上说,也就是就是机器与机器(Machine to Machine)的对话。目前,人们提到M2M的时候,更多的是指非IT机器设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其他设备或IT系统的通信。从广义上说,M2M代表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人对机器(Man to Machine)、机器对人(Machine to Man)、移动网络对机器(Mobile to Machine)之间的连接与通信,它涵盖了所有实现在人、机器、系统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技术和手段。
;两化融合
两化就是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只有把高端的技术引入日常的生活生产,才能产生真正的效益。两化融合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方面。
;常见传感器类型:
无源传感器:;控制器/移动终端技术
控制器就像人体的大脑一样,是指一种主令装置。在计算机中,它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产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组成,它是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主要是协调和指挥整个系统的操作。移动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设备,想我们使用的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甚至车载电脑都是移动终端。;工业信息化技术
当前物联网发展的脚步势不可挡,但是实现快速普及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将工业与民用结合起来,使工业生产和终端用户能够实时相互了解供需要求,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共享,实现最终的社会资源效率化,这都需要在发???过程中逐步完善。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想买一辆汽车的时候,可以让我实时的知道我的汽车的生产过程,从零件的打磨到发动机的选择都会及时的得到告知。这就是工业和生活的结合,而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工业信息化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具体的讲,它包括 DCS,MES等技术和应用。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
云技术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拆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给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通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1.2 物联网的三层结构
;1.2 物联网的四层结构
;1.4 相似概念比较;相似概念比较——物联网vs互联网;相似概念比较——物联网vs无线传感网络;相似概念比较——物联网vs三网融合;相似概念比较——泛在网络;1.4 物联网的应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Smart Grid) ;;智能安防;智能医疗 ;智能家居(Smart House) ;;Thank yo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