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染一染从植物染文化认识植物特性.pdfVIP

超级染一染从植物染文化认识植物特性.pdf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级染一染从植物染文化认识植物特性

超級染一染 從植物染文化認識植物特性 單元名稱:超級染一染─從植物染文化認識植物特性 設計人:沈庭芝 教學對象:國中一、二年級 教學人數:40 人 教學時間:10 堂課(約10 小時) 教學前準備:教師須準備各單元相關的教具,如泰雅族服飾、圖片等等,染布的 用具和事前準備,如染液萃取,活動學習單和討論單,在各單元裡 有更完整詳細的內容 一、 傳承傳統世界觀 (一)主要學習概念、學習活動目標與分段能力指標 1. 主要學習概念: 1)織布與染布相關的泰雅族神話傳說與故事 2)布料的顏色和圖案所代表的文化意涵 3)植物染在泰雅文化的重要性 4)薯榔的植物特性 2. 學習活動目標: 1)了解布料顏色和圖案運用的意義 2)了解植物染在泰雅服飾的重要性 3)了解薯榔 3. 分段能力指標: 語 1-3-6 語 1-3-8 語 1-3-10 藝 1-4-1 藝2-4-5 (詳細能力指標內容見附件八) (二)學習活動 1.請教師向學生展示泰雅族的服飾和布料,讓學生觀察服飾和布料並思 考:1)使用最普遍的顏色2)最頻繁出現的圖案 所代表意涵。 ※教師在教學活動之前,收集泰雅族服飾與布料的實體或圖片 2.請教師與學生分享泰雅族的傳說 1)織布或染布相關的故事 神話中提到,族人死後在經過靈魂之橋時,會有一隻螃蟹查看靈魂的手, 如果生前是擅長織布和完成雜紅花布的女性,能使螃蟹擦不掉手上的紅 1 彩,它就會讓這個靈魂順利過橋到pappaktowaqqa 的靈魂住所,否則就 會接受繞路苦刑,直到體無完膚才能抵達。 2)顏色和圖案代表的意涵 顏色:以紅色為主,象徵泰雅族的積極、進取之心與生命力,此外在泰 雅族的Gaga 裡有一種說法,因為Utux (指惡鬼)最怕紅色,所以泰 雅族將衣服用暗紅色的顏料是具有嚇鬼的作用在。 圖案:菱形紋樣為基礎,並加以變化,菱紋在泰雅語有眼睛之意,而眼 睛一方面代表人的靈魂,另一方面表示祖先的意思,代表著無數的祖靈 的守護。泰雅族人相信死後靈魂將進入靈界,死後才能走過彩虹橋到靈 界與祖先相聚。 3.請教師向學生解釋何謂植物染與薯榔與其用意(搭配圖片) 1)植物染:植物染是利用不同溫度的水,將天然植物色素充分的溶解出 來做成染液,將布染成染者所要的圖樣和顏色。 2)薯榔:薯榔屬於多年生的藤本植物,生長於全臺灣的中低海拔山區, 塊根如山芋般龐大,中腹膨脹隆起。莖如藤蔓一般,會不斷向上蔓延, 莖上有刺易於辨別。葉為長橢圓形,先端尖狀,夏日開小花。 薯榔塊 根的內部為紅肉多汁的纖維,表皮厚粗糙,不可食用,粗大的塊根富含 膠質,是臺灣原住民最常使用的染材。染色時,先將薯榔削去外皮,並 切砍成細條狀,放入木臼中搗擊,然後將麻線放入染色。由於薯榔的紅 色汁液含有豐富的丹寧酸並帶有黏液,可使麻線的纖維變得堅韌牢固, 同時具有防潮與防蟲的功能。染色部位是薯榔的塊根。 來源 /2009/04/blog-post_12.html (三)學習評量 請教師製作學習單當作此部分的學習成果驗收,學習單見附件一 二、 表達自我世界觀 (一)主要學習概念、學習活動目標與分段能力指標 1. 主要學習概念: 2 1)對植物染文化的看法和分享相關經驗 2)辨別植物染與人工染的不同 3)能辨別自己和同學的看法之間的差異(因切入角度不同導致) 4)對同學提出的看法產生疑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