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湘教版选修5《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2.pptVIP

2013湘教版选修5《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程标准: 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及成因 我国泥石流和滑坡的形成原因 我国是多地质灾害的国家 资料一: 2004-2005年中国部分破坏性地震 2005年04月08日  西藏仲巴县6.5级地震 2005年04月06日  新疆乌什县5.1级地震  2005年03月06日  台湾宜兰沿岸东海中5.6级地震 2005年02月15日  新疆乌什6.2级地震 2005年02月01日  台湾宜兰6.3级地震 2004年10月19日  云南保山发生5.0级地震 2004年08月10日  云南鲁甸昭通5.6级地震 2004年07月12日  西藏仲巴县与隆格尔县间6.7级地震 2004年07月03日  西藏班戈5.2级地震 2004年06月29日  青海治多5.3级地震 2004年05月23日  西藏班戈、青海海西间5.3级地震 2004年05月19日  台湾以东沿海6.7级地震 资料二: 我国地震记载史约有3800多年,记录史上的9000多次地震中,6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有800多次,8级以上的大地震有18次,最大震级为8.5次,共有3次,即:1668年山东郯城地震、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1950年西藏察隅地震。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556年陕西华县发生8.2级强地震,死亡80多万人,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3、危害大 我国地质灾害特点: 1、种类齐 2、分布广 据统计,在唐山地震中死亡的人员共有24.24万人,重伤16.46万人;造成截瘫患者3817人,失去父母的孤儿4204人,轻伤仍需治疗者达36万之多。 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它代表的能量是3.2×1016焦耳,这相当于一个12.5万千瓦发电机组连续运转8年的总发电量,相当于1945年美国投向日本广岛的400颗原子弹同时爆炸!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多地震的国家 我国20世纪初到80年代中期的地震记录: 5级以上的地震约1200多次,平均每年14次 7级以上的地震80多次,平均每年1次 8级以上的地震9次,平均每10年1次 岩石圈 内力作用 超过岩石承受限度 破裂 内能释放 地震波 地面振动(地震) 有关地震的概念 (一)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 1、发布范围广 (一)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 2、频率高,强度大 资料三: 从我国地震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分布特点看,我国的深源地震仅出现于吉林的安图、珲春和黑龙江的穆棱、东宁、牡丹江一带,深度一般为400-600千米。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深震群的一部分,震级为5-7.5级,因震源过深,一般无破坏作用。我国中源地震主要有三处:一是台湾省东部的沿海,如基隆东北、花莲以东海域以及东南海域,深度为100-270千米;二是西藏南部江孜、达旺附近,深度为140-180千米;三是新疆西部的塔什库尔干、麻扎一带,深达100-160千米,是兴都库什中源地震群的一部分。我国的浅源地震分布最广泛,在深度上东西两部稍有差别,东部大都在30千米范围之内,西部稍深,有的可达40-50千米,在喜马拉雅山北麓一带有的深达60-70千米。总之,我国的深、中源地震仅分布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它们都处于不同板块相互交接部位,现代构造运动强烈,能影响到上地幔之中,而分布最广、为数最多的浅源地震大都在50千米以内(地壳范围之内),它们与地址构造尤其同活动断裂构造有着更密切的联系。我国近年来所发生的破坏性地震,其震源深度都是不超过30千米的浅源地震。 (一)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 3、震源浅,危害大 (二)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三)我国地震的分布: 西部主要地震带 天山地震带 昆仑山地震带 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阿尔泰山地震带 祁连山地震带 红河地震带 东部主要地震带 台湾地震带 东南沿海地震带 郯城庐江地震带 河北平原地震带 汾渭地震带 燕山地震带 秦岭地震带 二、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 (一)泥石流 1、定义: 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类型: 暴雨泥石流: 冰川泥石流: 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 102°E 以西的高原 3、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山区发生泥石流、在地形、岩石、植被、气候方面的条件是什么? 地形: 岩石: 植被: 气候: 坡陡谷深的山区 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降雨往往是决定性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