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我的母亲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 八年级 下册 胡适 我的母亲 中国谁取得的学位最多? 胡适 一生取得35个博士(包括名誉博士)学位。 作者 胡适 (1891~1962) 现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 胡适是安徽绩溪人,1891年出生于 上海。原名嗣穈,字适之。幼时就 读于家塾,习四书五经。 胡适故居   1904年赴上海,入梅溪学堂、中国公学等校。   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 留学时期 北大时期   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 1938年出任驻美国大使 抗日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 在纽约 1949~1957年 旅居美国 1958年任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病逝于台湾 父亲胡传 母亲冯顺弟 家庭情况简介 胡适的父亲胡铁花,即胡传系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乃至台湾省任职,母亲冯顺弟比其父小30岁.胡适3时,父 亲即病故.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祖母,对唯一的儿子悉心教育, 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才. 整体感知 理清结构 课文具体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1、晨起教训,“催”去上学; 2、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3 、 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4. 除夕夜对付大哥的债主 5、与两嫂子相处 6、对付五叔的牢骚。 通过几件事情,你觉得作者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 1.晨起教训,“催”我上学 2.因我说了轻薄话而责罚我 (严格) 3.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慈祥) 4.除夕夜对付大哥的债主 (宽容仁慈) 5.与两嫂子相处 (容忍温和) 6.对付五叔的牢骚 (正直刚烈) 母亲对我的训导 与家人相处的的情形: 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这是以身示范,是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是紧扣“母亲是我的恩师” 不仅写“言教”,更写 “身教”。 问题探究 母亲的言传、身教带给了我哪些影响呢? 学得了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学习勤奋守时 合作探究: 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写了什么内容?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表现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暗示童年时读的书多,为自己以后的文学和思想方面打了一定的基础,这与母亲对我做人的训导是分不开的。所以,前三段不仅为后文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研读与赏析 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为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染,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但文中却极少抒情的句子,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的呢?请你认真读课文,找出这些饱蘸感情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2、“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真诚倾吐,如实道来,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小结: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品味语言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用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连用三个“如果”,起什么作用? 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体现了作者谦虚、不溢美、不自夸的美德。 老师提示: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和气”“宽恕人”“体谅人” 有口皆碑。 “一丝一毫” “一点点”也体现谦虚美德。 语文 八年级 下册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