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 知识学习策略 试题库 (无答案).doc

第2篇 知识学习策略 试题库 (无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题库 一、单选题 1、从知识的来源可将知识分为直接知识和( )。 A. 感性知识 B. 自然科学知识 C. 间接知识 D. 个人知识 2、无意义音节的首创者和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 )。 A. 巴甫洛夫 B. 艾宾浩斯 C. 弗洛依德 D. 冯特 3、要使学习的知识达到自动化,主要通过( )。 A. 形成策略化 B. 反复练习 C. 多问为什么 D. 使用联想法 4、对如何游泳的记忆属于( )。 A. 形象记忆 B. 语词记忆 C. 情绪记忆 D. 程序性记忆 5、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 A. 过度学习 B. 记忆的恢复现象 C. 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D. 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6、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 )。 A. 痕迹消退说 B. 动机说 C. 同化说 D.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7、听到一声巨响转过头属于( )。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有意前注意 8、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根香蕉总是被看成黄色,这是由于 ( )所致。 A. 知觉适应 B. 明度恒常性 C. 知觉的理解性 D. 颜色恒常性 9、“猎人进山只见禽兽,樵夫进山只见柴草”是知觉( )的表现。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10、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 组织构造策略 B. 深入理解策略 C. 高效练习策略 D. 保持记忆策略 11、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 A. 中间部分 B. 开始和结尾部分 C. 不一定 D. 都一样 12、有人在学习解高次方程的思路时,概括为“四化换一元”,这是使用了( )。 A. 图表归纳法 B. 形象联想法 C. 简语归纳法 D. 符号纲要法 13、老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这里老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A. 组织构造策略 B. 深入理解策略 C. 高效练习策略 D. 保持记忆策略 14、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 A. 组织构造策略 B. 深入理解策略 C. 高效练习策略 D. 保持记忆策略 15、记忆的容量为七加减二个项目的是( )。 A. 长时记忆 B. 短时记忆 C. 瞬时记忆 D. 程序性记忆16、有人在记忆π值时,记为“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 ”,这是使用了( )。 A. 形象联想法 B. 歌谣归纳法 C. 谐音联想法 D. 简语归纳法 对人名、地名、名词解释以及定理、定律等的记忆属于( )。 A. 程序性记忆 B. 陈述性记忆 C. 感觉记忆 D. 机械记忆 18、对一个真实的棋局,象棋大师的记忆准确性为64%,业余新手只有18%。由此可见,(  )对组块有着很大的影响。 A. 加工深度   B. 觉醒状态 C. 记忆内容   D. 个体的知识经验 19、人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能把原本静止的图像看成是在运动的,这是因为存在着(   )。 A. 幻觉  B. 感觉记忆  C. 静止运动  D. 错觉 20、“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21、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 )。 A. 知觉的选择性 B. 知觉的整体性 C. 知觉的理解性 D. 知觉的恒常性 22、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的记忆为( )。 A. 感觉记忆 B. 短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D. 瞬间记忆 23、“窥一斑而知全豹”说明了知觉的( )。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24、有人记忆有关马克思出生和去世的时间(1818-1883),联想为“马克思一爬一爬,一爬爬上山”,这是使用了( )。 A. 组织构造策略 B. 深入理解策略 C. 高效练习策略 D. 保持记忆策略 二、多选题 1、从知识的功能出发可将知识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