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子规 顾 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作者背景】 顾况,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逋翁,自号华阳真逸,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至德二年(757)登进士第。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间贬饶州司户参军。被贬的原因据说是“傲毁朝列”(李肇《唐国史补》),在贬途经苏州时,与韦应物有诗酬唱。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隐居茅山。 顾况七言歌行中《公子行》《行路难三首》,揭露贵族子弟的豪奢生活,讽刺封建帝王追求长生的愚昧行为,颇有现实意义。《李供奉弹箜篌歌》《刘禅奴弹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弹筝歌》等,通过丰富生动的比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对音乐的描绘相当出色。这些诗想象丰富,意境奇特,色彩浓郁,是后来李贺歌行的滥觞。唐末诗僧贯休有《读顾况歌行》一诗,对他的七言歌行也极为推祟。 顾况的七绝清新自然,饶有佳作。如《宿昭应》讽刺玄宗求仙。《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宫词》写出被禁闭深宫的宫女的哀怨。《竹枝词》是学习江南民歌之作。 顾况主张诗歌要揭露朝政弊端,反映民生疾苦。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写成的。借“子规”来讽刺世道不公,反映百姓中冤魂太多。 【主旨感悟】 这首诗前两句先写杜鹃啼血的悲情;后两句则说明如果所有冤魂都化做子规的话,人间冤魂将无处安息。全诗意在表明人世间的冤魂何其多。委婉地指明世道的不公、受冤普遍的社会现实,很有批判力量。 【艺术鉴赏】 表达含蓄,讽喻有力。 这首诗意在指明人世间的冤魂太多,批判不公正的黑暗现实,但作者没有明写而是借助“杜鹃啼血”这一形象,通过子规将无处安息来委婉地表达出来,足见诗人的匠心独运,这样写比直接批判更加发人深省,更加有力量。 (2010年高考湖南卷)(原文在第三课) 9.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B.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邽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 C.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 D.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 【解析】 “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的迂腐议论”错,原文是“曾不齿仲达”。 【答案】 C 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准确翻译文言文;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点学习第1、2则。 3.把握孟子“养气”学说以及“大丈夫”学说的基本内涵。 2.掌握通假 行有不慊于心(慊通“惬”) 往送之门,戒之曰(戒通“诫”)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女通“汝”)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 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 1.什么是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 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己毫无愧怍的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在第1则选文中,弟子公孙丑问道:“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问:“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回答:“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以直养而无害”,有的学者理解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有的学者理解为一直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此处取第一种说法。“塞”指充满。浩然之气作为一种气,极宏大极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它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充满于上下四方。“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浩然之气作为一种气,跟义和道是相配的;没有这义和道,就萎靡不振了。 2.如何培养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是如何培养的?孟子说:“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朱熹认为,“集义”犹言“积善”,“盖欲事事皆合于义也”(参见《孟子集注》)。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浩然之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即产生于做一件件事情都合乎义),而不是出其不意夺取的(也就是说,不是偶然做一件合乎义的事情就可以取得的)。只要做一件问心有愧的事,这气就疲软了。 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因为他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这培养浩然之气的基本点,就是“集义”,就是做一件件事情都合乎义。从实践的角度来说,这应该是最重要的。“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必有事焉”即一

文档评论(0)

wend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