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3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__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早期经历[填表]
时间(人物) 实验依据 结论或依据 19世纪末
欧文顿 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发现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0世纪初 对哺乳动物红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 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1925年荷兰
科学家 从红细胞中提取的脂质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1959年
罗伯特森 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结构 所有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是一种静态的统一结构 2.荧光标记细胞膜实验[填图]
3.桑格和尼克森的结论
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结构模型[据图填空]
②
③
2.结构特点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离子和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连线]
2.大分子物质的运输[填表]
类别 方式 过程 进细胞 胞吞 大分子→细胞膜表面→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 出细胞 胞吐 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大分子排出细胞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不同细胞的形态相对固定,主要是由细胞膜决定的,因为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都是相对固定不动的(×)
(2)不同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相同的,而蛋白质分子是不同的(√)
(3)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时,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
(4)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2.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初的探索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D.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解析:选D 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结构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电镜下观察到的中间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认为蛋白质的分布是均匀的、固定的。
3.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
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水分子出入细胞
解析:选C 酒精、二氧化碳和水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
4.在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自由扩散区别于协助扩散的是( )
A.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B.需要载体蛋白
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 D.不需要载体蛋白
解析:选D 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的相同之处是物质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跨膜运输,同时均不消耗能量;不同之处表现在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细胞膜中的脂质除磷脂外,还有一些糖脂和胆固醇。
(2)糖脂和糖蛋白都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3)脂质和蛋白质分子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呈不对称性分布。
2.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结构基础: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
(2)实例证明:质壁分离与复原、变形虫运动、胞吞和胞吐、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等。
(3)膜的流动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膜的流动性加快。
3.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的关系
[思考探究]
1.(1)有人在实验时发现:在一定温度下,细胞中的脂质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
膜中的脂质分子有75%排列不整齐,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表面积扩大,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提高。据有关内容解释上述现象。
提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温度可影响膜的流动性。
(2)如何判断膜的内侧和外侧?
提示:根据糖蛋白的分布情况,有糖蛋白的一侧为膜的外侧,无糖蛋白的一侧则为膜内侧。
[题组冲关]
1.下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的一侧是细胞膜的外侧
B.与细胞表面的识别作用有关
C.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解析:选D 图中表示糖蛋白,它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具有细胞识别的作用;是磷脂双分子层,它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有密切的关系,载体蛋白对应于图中的。
2.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是运动的
B.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C.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江苏省健康照护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备考题库大全-下(判断题汇总).doc VIP
- 体检报告电子版.docx VIP
- 2024年8月17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消防员招录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上午卷).doc VIP
- GA 1467-2018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要求.docx VIP
- 羽毛球课程教学大纲.docx VIP
- 接正式电方案.pdf
- 2024年甘肃定西岷县城区部分学校竞聘教师实施(238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DB11∕T 646.1-2016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 第1部分:通则.docx VIP
- NIST SP 800-218 SSDF安全软件开发框架.xlsx
- 临床试验病理科专业标准操作规程SOP-2025年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