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学实验报告(结报)指导教授:陈志隆实验名称:全像术实验(二)即时
光學實驗報告(結報)
指導教授:陳志隆
實驗名稱:全像術實驗(二)
即時全像干涉
組員:物理四 蔡宜絹 物理三 陳義宏 物理三 鍾森年
(共同撰寫)
組別:第一組
實驗日期:2001.03.23
一、實驗目的:
1、了解全像干涉產生的原因。
2、認識即時全像干涉片的拍攝過程。
3、即時全像干涉與非破壞性檢測
二、實驗內容:
1、系統整備。
2、光程調整。
3、雷射光偏振面調整。
4、空間濾波器調整。
5、光強度測量與分配。
6、全像拍攝。
7、即時全像干涉的觀察與測量。
三、實驗器材:
4呎x6呎光學桌。
空氣壓縮機。
He-Cd雷射。
HC-300熱塑片相機。
熱塑相機驅動器。
高壓N2氣瓶及調制閥。
電子快門及驅動器。
光束高低調整組。
密度式濾波片。
平面反射鏡及支架(3組)。
空間濾波器及支架(2組)。
傾斜平檯(3個)。
磁性固定座(4個)。
S370光度計。
固定壓板及M6螺絲(一批)。
內六角板手。
捲尺。
幕屏。
S/N264感測頭。
熱塑底片。
量角器。
x20物鏡(F1用)。
x40物鏡(F2用)。
10μm微孔。
15μm微孔。
遮光布罩。
Babinet補償器。
檢偏鏡。
遮光板。
四、原理:
即時全像術(單次曝光法)
將全像片記錄一次物體光和參考光,再用相同的光學系統將光在底片上重複曝光,兩道光有相位差,在底片上呈現亮暗、亮暗的干涉條紋,再用一道參考光即可將此亮暗條紋重現(為虛像),可用以做為物體結構非破壞性檢測。
熱塑膠片工作原理
光導熱塑料是一種相位型光記錄介質,其利用“靜電錄相法“記錄全像圖,其結構如圖1所示,在玻璃基板上,依次塗佈氣化錫透明導電層、光電導體層及熱塑料層。
由於此材料在可見光中,敏感度可以和鹵化銀照相材料相比,又不需要相應的化學沖洗手續,可以在原地執“充電“、“加熱顯影“及“冷卻定影“記錄工作,是一種非常方便與乾淨的錄像材料,唯其對低頻及高頻的響應均不好,大約在600~1400lines/mm之間。
熱塑片其頻率響應的分佈,常常是狹窄的,它的中心,頻率f0,由熱塑層厚度d來決定(f0=1/2d),故在全像記錄中,若已知熱塑層厚度d值,應使參考光與物體光間的夾角θ儘量滿足下式
θ=2Sin-1λ/4d
如此在底片上所形成的干涉紋,空間頻率剛巧與熱塑料的中心頻率相重合,在此條件下才可得到最大的繞射效率及信噪比。
光傳導塑片的錄像處理程序:
充電:利用高壓在暗室中把材料表面充上一層電荷,使其均勻帶電。(參考圖1(a))
曝光:將干涉紋的影像照射在片子上,此時光電為體層,將依條紋的明暗程度放電,使得有光照射處,下層(陰層)電子可通過光導電層,移到光導電層的上沿。此時熱塑料表面電荷分佈仍然均勻,但因感光區的正負電荷較近,放電位較低。(參考圖1(b))
再放電:再次利用高壓充電,此時熱塑料表面的電位一致,但材料表面的電荷分佈,則依底片曝光的程度改變,曝光程度大的部份電荷較多。(參考圖1(c))
顯影:將材料加熱到熱塑料的焐點附近(大約在600C~1000C),當材料軟化時,因熱塑料上下兩側正負電荷間有引力,會使熱塑料發生變形,使光照處凹陷變薄。(參考圖1 (d))。
定影:此時把材料迅速冷卻到室溫;這厚薄的分佈即會凍結,形成全像軟片。
再生:把熱塑材料加熱至熔點附近,持續一段時間,因在高溫下,熱塑料絕緣很差,故不會有表面電荷存在,原先的變形力消失,於是表面張力可使材料恢復成原來的平面狀,可重覆使用(參考圖1(e))。若依規定程序操作,一張底片大約可重覆使用300次左右,但頻率響應會有少許降低。
圖1. 熱縮膠片的紀錄過程
五、裝置圖:
圖2. 裝置圖
六、步驟:
系統整備:
參考圖2,了解下表各光學元件符號。測量各光學元件支架高度的可調範圍,填入下表格,由表選定雷射光束的工作高度。
調整M1使其射出光束水平,且高度等於工作高度。
參考圖2所示,依序將M3、M4、A、BS、M2、C各光學元件置入相關位置,調整各元件,使入射光束與反射光束保持水平。
使M2→C光束與A→C光束二者夾角等於200(滿足底片特性)。
光程調整:
分別測量物體光與物體光的光程,記錄。
分別調整M2與M4位置,使上述兩個光程相差在1cm以內。
當光程調整完成,鎖定各元件的支架。
記錄每一個元件的位置、座標。(以M1旁固定孔為原點)
雷射光偏振面調整:
本次實驗所使用的He-Cd雷射,其偏振面平行桌面,因熱塑相機HC-300的防塵蓋正面有垂直偏振鍍膜,故必須使雷射光的偏振面旋轉900角。
將檢偏鏡P的偏振面,調整在與桌面垂直的方向上,並將P置於M2與C之間,使P點以後的光強度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