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3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研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发展条件及其行为方式的理论,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国际直接投资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各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急剧增长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普遍关注,他们提出了许多观点各异的直接投资理论。
总体上看,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尚未从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理论中独立出来,往往以要素禀赋理论为基础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代表人物有纳克斯、麦克道格尔和肯普。60年代初,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 H. Hymer)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标志国际投资理论的兴起公认奠基人§1 垄断优势理论
3.1.1 垄断优势理论的形成
3.1.1.1 背景
20世纪50年代以前,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没有区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①直接投资不同于证券资本流动:对利率不敏感;在当地资本市场筹款;以实物形态进行;在于控制海外企业的经营,占据东道国的市场,进而赚取长期的垄断利润。
②传统的国际资本移动理论假定各国产品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3.1.1.2 形成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海默在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最早提出垄断优势论。他在解释对外直接投资时提出了两个基本命题,即垄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全。后经其导师金德伯格(Charles P. Kindle Berger)的发展而形成理论体系,并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研究国际直接投资最早、最有影响的独立理论。
它的基本论点是: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任何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和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考察都要涉及垄断问题。
3.1.2 垄断优势理论(Theory of Monopolistic Advantage)
?海默对美国企业实证分析:对外直接投资与寡占的部门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主要集中在资本集约程度高、技术先进、产品差异性强的一些制造业部门,寡占程度较高。因此海默主张放弃传统国际资本移动理论中关于完全竞争的假设,从不完全竞争角度来解释对外投资。
?不完全竞争,是指由于规模经济、技术垄断、商标及产品差异等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寡占是不完全竞争的主要形式。由于不完全竞争的存在,企业才能在海外生产中拥有和维持各种垄断优势,以抵消在海外经营中的不利因素,取得高于当地企业的利润。
?垄断优势的来源:金德伯格把这些优势分为四类:一是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全的优势,如产品差别、商标、销售技术与操纵价格等;二是来自要素市场不完全的优势,包括专利与工业诀窍、资金获得的优惠条件、管理技能、原材料优势等;三是企业拥有的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四是由于政府干预特别是对市场进入及产量限制所造成的企业优势。
3.1.3 垄断优势理论的发展
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论述跨国经营企业的各种垄断优势;二是论证跨国经营企业在出口、直接投资与许可证交易三种方式中选择直接投资的根据与条件。
3.1.3.1 约翰逊(Harry G. Johnson)的研究
强调信息(技术、知识)的专有性,在《国际公司的效率和福利意义》中指出:“知识的转移是直接投资过程的关键。”知识包括技术、诀窍、管理与组织技能、销售技能等一切无形资产在内,垄断优势来自企业对知识资产使用的控制。
3.1.3.2 凯夫斯(Richard E. Caves)的研究
以凯夫斯为代表的学者在70年代初提出了“产品差异能力论”,强调创造差异产品的能力是跨国经营企业拥有的重要优势。为了扩大销路,适应不同层次和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各种偏好,企业可以利用其技术优势使其产品发生诸如质量、包装及外形等实物形态的差异;也可以通过销售技能使产品在消费者心理上发生差别,如商标、品牌等。通过使本公司与其他公司的产品有所差别,公司便可获得对产品价格和销售量的一定控制,进而谋取利益。
3.1.4 尼克博克对垄断优势理论的补充
寡占反应理论(Oligopolistic Reaction Theory)
美国学者尼克博克(Frederick T. Knicker Bocker)分析1948-1967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有关资料后发现,战后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由寡占行业的少数几家寡头公司进行的,他们的投资大都集中在同一时期成批发生。寡占反应行为才是导致战后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 该理论认为在寡占的市场结构中,寡头企业的行为具有相互依赖性,他们的主要目标是盯住竞争对手,在取得必要利润的前提下,使本企业的增长速度与对手保持同步,以维持自己的相对市场份额不变。当国内同一寡占行业的竞争对手率先到海外投资时,他的竞争对手也会相继效仿,其动机是保持相互之间的竞争平衡,巩固自己的竞争地位。
3.1.5 垄断优势理论的评价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四中学初三下学期四月调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VIP
- GBT 42706.1-2023 电子元器件 半导体器件长期贮存 第1部分:总则.doc
- 2018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期末达标检测卷.docx VIP
- AC-25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试验段施工方案.doc
- 行业联盟与竞争格局演变-深度研究.pptx
- 2024-2025学年北京西城区九年级初三(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pdf
- 2025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高三二模物理试卷及答案.docx
- 第九章 压强和浮力(知识清单)【教师版】.docx VIP
- 2025保安员理论考试100题(附答案) .pdf VIP
- 2022年三级教育测试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