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心理学14章—socialbehavior.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家好,今天由我们组为大家介绍第14章社群行为的内容。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还常常同各式各样的陌生人打交道。虽然陌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匆匆离去不留痕迹,不像家人朋友对我们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但我们仍然不会拒绝跟他们交流互动。 这就是人类行为中的社会性: 社会性sociality指的是动物与同一物种其他成员联系的倾向。 大多数人,包括心理学家,把社会性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它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般,无所不在。因此它很容易被人们忽略,但同时一旦失去它人们又变得痛苦。比如关禁闭就是最严厉的惩罚之一。 为什么人类如此高度社会化?为什么我们渴望同伴陪在我们身边? 社会学家是这样解释这种社会行为的(典型的社会科学解释):认为这是人经过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后,将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 而在进化心理学的这一章节里,我们强调从一种进化的视角来分析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经过长期进化选择后的结果。 这一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我来讲。我是新闻学院的廖宇婷。第二由同样是新闻学院的柏忠颖给大家介绍。第三和第四部分由 现在,进入第一部分~ 从进化角度研究这个问题,最有力的方法是作不同物种间的比较研究。在自然界中,有些动物的一生都是在独来独往的寂寞生活中度过的,比如像蜗牛、海龟。这些动物在生殖季节找一个临时伴侣共同生活,生殖过后就各奔东西,谁也不相往来了。但是像蜜蜂、蚂蚁等动物,一生下来就在一个拥挤喧闹的社会里,过着一种高度社会化的生活。 首先,我们先想一下社会群居生活的代价和收益。 社会性最主要的代价是竞争的增加。多一个同伴,食物资源、配偶资源、空间资源就多一份被抢的危险。而且,一个群体更容易吸引捕食者的注意,暴露身份。 但是,社会群居生活也有益处。一个群体通过信息的分享可以更容易发现食物,同时更有利于抵抗捕食者。 社会群居生活的代价和收益就像硬币的两面,那这两面具体是怎么作用的呢? 上了一个学期的课,相信大家很容易就想到答案:没错,这取决于具体的生活环境。 第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是:捕食者——生存和繁衍的最大威胁。 有的物种有很多捕食者,这个时候如果它们聚集起来就更容易击退捕食者。一般来说,小的物种会有更多捕食者,而个体的力量比较弱小,因此我们可以推测,体积小的动物更有可能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沉淀出群居,也就是社会性的行为方式。 这里有一个案例可以佐证:就是黑猩猩。(orangutan) 几乎所有猴子和猿猴都是群居社会性的,然而黑猩猩确是独居的。首先,黑猩猩很大,雄性和雌性黑猩猩分别重达37和69千克。此外,他们基本上一生都生活在热带丛林的树冠上。他们的受到捕食者的危险相对比较小的灵长类动物就小很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选择群居生活反而会受到拖累。 所以说嘛,金刚和泰山都是独居的。因为他们基本上无无往而不胜。 第二个关键的影响因素是:食物——生存和繁衍的基本保障。 群居的动物代价之一就是要共享食物,共享食物的代价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Patch size (食物覆盖量)。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一个蝗虫对于猴子来说是很少量的食物,如果这个时候分享的话对猴子来说是很大的损失。但是一个蝗虫对寄生在它身上的更小的虫子来说,却是很大的食物! 让我们回到猴子的世界——在热带丛林中,食物比较丰富,猴子在分享果实的时候代价就相对小。与此同时,热带丛林里植物的是分布散乱的而且果实成熟期也没有固定季节,猴子们就需要更多的信息源来得知果实的具体位置。 通过这样分析,我们就比较好地理解了为什么热带丛林的猴子是群居的了。 此外,也还有一些因素影响着是否有社会性倾向:有些动物会被共同的资源吸引。比如狮子、狼会聚在一起捕猎,这样得到的食物会比单个行动的个体更多。 但这个“common resource”不止是食物资源,应该理解为有利于动物适应和生存的外界环境因素。比如狒狒一起在悬崖边上睡觉以躲避捕食者、在寒冷的季节聚集在一起取暖。 相反的,传染疾病会阻碍社会性选择。因为疾病在群体中传染得特别快。这个在经验上和数理上都可以被证明。 总之,sociality社会行为是动物根据所处环境的威胁和机会进化了的适应行为。 独居更有利于生存和繁衍时,就选择独居,当社会行为更有利时,就选择社会行为。 对于独居动物来说,社会行为的弊大于利,而对群居动物来说利大于弊。 这里要注意的是,自然选择不会在群体层面上显示出适应性,而是在个体层面上代价和收益的衡量。(The evolution of social or solitary life ways depends on the balance of costs and benefits to individuals ,not to the group as a whole.) Selection Pressures favoring hum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