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宁越敏人文地理学
西方人文地理学进展;1.萌芽:1900年以前;1.萌芽:1900年以前;
19世纪上半叶,配合殖民扩张,地理学的主要工作集中于旅行和探险(洪堡、李希霍芬)。虽然经济学家斯密、李嘉图探讨了劳动分工理论包含空间的概念。杜能和劳恩哈特分别于1820年代和1870年代建立农业和工业区位论。但地理学家强调人地关系,受达尔文主义的影响,重点在环境对人类演化造成的影响。
19世纪末,人文地理学成为地理学的子学科,社会关怀变得明显,部分地理学家把他们的学科视为社会科学。
拉采尔:博士论文:中国人移民美国加州,观察一个族群置于新环境所发生的事情。第一部著作即以《人文地理学》(1882-1891)为题,开启了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但拉采尔的影响主要在法国(白兰士)和美国,德国仍然坚持区域研究的传统至今。 ;2.第一个演变阶段:从人地相关到区域差异(1900-1950年) ;2.第一个演变阶段:从人地相关到区域差异(1900-1950年)(续);2.第一个演变阶段:从人地相关到区域差异(1900-1950年)(续); 第一次“革命”时间界线:从人地相关到区域差异 ;2.第一个演变阶段:从人地相关到区域差异(1900-1950年)(续);2.第一个演变阶段:从人地相关到区域差异(1900-1950年)(续);3.第二个演变阶段:从区域差异到空间分析(1950-1970年) ;3.第二个演变阶段:从区域差异到空间分析(1950-1970年);;3.第二个演变阶段:从区域差异到空间分析(1950-1970年)(续);3.第二个演变阶段:从区域差异到空间分析(1950-1970年)(续);表2 第二次“革命”时间界线:从区域差异到空间分析 ;4.第三个演化阶段:从空间分析到社会理论(1973年至1980年代) ;表3 “第三次革命”时间界线:从空间分析到社会理论 ;4.第三个演化阶段:从空间分析到社会理论(1973年至1980年代)(续);空间作为一个整体,进入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它被利用来生产剩余价值。按照列斐伏尔的理解,资本主义的空间具有以下功能:
生产资料:城市、都市空间不仅仅是消费的场所。城市、区域、国家或大陆的空间配置增进了生产力,利用空间就如同利用机器一样。
消费对象:作为整体的空间在生产中被消费。
政治工具:国家利用空间确保对地方的控制。
阶级斗争的介入
资本主义空间的主要矛盾源自私人财产造成的空间粉碎化(pulverization of space)、对可以互相交换之断片(fragments)的需求,以及在前所未有的巨大尺度上处理空间的科学与技术(信息)的能力。
列斐伏尔认为:空间从来不是空洞的,它往往蕴含着某种意义。据此,他从不同的角度,如制度、性别、精神、感觉、功能来划分空间的类型。;4.第三个演化阶段:从空间分析到社会理论(1973年至1980年代)(续);4.第三个演化阶段:从空间分析到社会理论(1973年至1980年代)(续);4.第三个演化阶段:从空间分析到社会理论(1973年至1980年代)(续);4.第三个演化阶段:从空间分析到社会理论(1973年至1980年代)(续);5. 1980年代以来的进展 ;表4 《Urban Geography 》发表的经济类和社会人文类文章的对比细目 ;5.1劳动分工理论的演进;从分工到劳动空间分工:人文地理学的诠释;;资料来源:源自Hayter,R.(1997),Fig5.10。;制衣业、汽车产业和微电子产业分别是工业革命以来最典型的三种产业。上图展示了这三种产业不同的劳动过程,以及每一个工序的劳动属性。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跨国公司往往??根据各段工序的属性特征,将它们区位到不同的空间上,并用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讯技术相互联结,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一般来说,资本密集型模块定位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而劳动密集型模块则会寻求低工资的区位。其中不同的区位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的比例多少也决定该地区所能承接到的模块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垂直空间分工和水平空间分工并存的格局。 ;劳动空间分工:经济学与人文地理学的统一;社会地理学分析空间中的社会现象,研究社会类型与现象的区域分布并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探讨人地关系上强调社会因素对地区文化景观、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人口、聚落、社区、民族、宗教、语言行为和感应等方面的地理问题,并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
;西方
城市
社会
地理
学;价值中立和价值介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后现代主义与地理学;女性地理学;女性地理学;女性地理学;女性地理学;社区研究新动态;“城市复兴”:1945-2000年英国城市政策的关键词;可持续、多样性和社区:城市复兴的关键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