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全心理与行为控制
5.1 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心理分析: 行为是人和环境的函数,行为 是随人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破窗理论: 如果有人打坏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经做过一个“偷车试验”,将两辆一模一样的轿车分别放在一个环境很好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环境比较脏乱的贫民区,结果发现贫民区的车很快被偷走,而另一辆仍然完好无损;如果将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天窗玻璃打破,几个小时后,那辆车也被偷了。 5.1 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的主要心理状态: 省能心理:总是希望以最小能量(或者说付出)获得最大效果。 惰性心理:作业者贪方便、图省事、怕麻烦、走捷径,因而越过某些规定,置规程于不顾 。 冒险心理。有些同志干活特别粗心,爱冒险不动脑筋,有章不循,明知故犯。 侥幸心理:认为违章不一 定出事,事故不会那么巧偏会碰到我身上,我从来就这么干都没事。因此麻木不仁的 、司空见惯。 5.1 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的主要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对规程、制度缺乏深刻的理解,对其中的规定产生新的尝试,结果逾越了规定作业。 逞能心理: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工作时,想当然,自以为是,盲目操作,部分作业人员自持技术高人一筹,逞能蛮干,造成事故。 从众心理:班长或技术负责人违章,或班组内有人违章没有出现问题,大家就会对违章违纪习以为常,自己也就跟着别人违章违纪。 雷锋死于违章指挥 5.1 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的防范对策: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的教育培训制度 营造企业安全生产氛围 加强车间、班组安全管理 (1)建立车间违章违纪信息搜集制度 (2)建立违章违纪信息分析制度 (3) 建立消除违章违纪行为的控制制度 5.2 人的行为模式 需要—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动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念头或想法。 心理学家梅耶(R.F.Maier)提出下列模式: S(刺激或情境) O(有机体) R(行为—反应) A(行为完成) 德国心理学家莱文模式: 5.3 行为激励 1、群个体动力学干预 所谓群体动力学是研究群体对其成员行为的影响以及群体行为规律的理论,主要是对小组行为的科学分析。 群体动力组成包括: 群体压力——群体大多数成员的意见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使群体内每一个成员自觉地保持着与大多数人的一致性,这个力量就是群体压力。 5.3 行为激励 1、群个体动力学干预 群体压力的作用: 第一,群体一致的行为,有助于组织目标的达成和群体的存在与发展。 第二,群体一致的行为,可以增加个人的安全感。 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凝聚性或群体内聚力,它是使群体成员保持在群体内的合力,是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是一种使其成员对某些人比对另一些人感到更亲近的情感,它可以被认为是群体的确定性特征。 5.3 行为激励 2、行为激励 行为激励是一种内在行为干预 需要 动机 被激励状态 行为 目标 新需要 社会的 政治的 经济的 自然的 环 境 精神的 物质的 个体行为模式 5.3 行为激励 2、行为激励 行为激励过程的基本模式 没有满足的需要 心理紧张 目标行为 目 标 需要满足紧张消除 更加紧张 新的需要 积极行为 消极行为 引起 产生 实现 未实现 得到 感到 5.3 行为激励 2、行为激励 常用行为激励理论 行为激励理论有X、Y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等。 根据激励理论制定并实施激励措施,强化职工安全行为。 5.3 行为激励 X理论:该理论对人性有如下假设: (1)一般人天性都好逸恶劳。 (2)人都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的需要采取消极的、甚至是抵制的态度。 (3)缺乏进取心,反对变革。 (4)不愿意承担责任。 (5)易于受骗和接受煽动。 如果按X理论对员工进行管理,必须对员工进行说服、奖赏、惩罚和严格控制,才能迫使员工实现组织的目标。所以在管理中强制性措施是第一位的。 5.3 行为激励 Y理论:又称之为人性为善理论。Y理论对人性有如下假设: (1)人们并不是天生就厌恶工作,他们把工作看成像休息和娱乐一样快乐、自然。 (2)人们并非天生就对组织的要求采取消极或抵制的态度,而经常是采取合作的态度,接受组织的任务,并主动完成。 (3)人们在适当的情况下,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承担责任。 (4)大多数人都具有相当高的智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正确做出决策的能力,而是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5.3 行为激励 双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内在因素):能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因素,指和工作内容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素。 保健因素(外在因素):促使人们产生不满的因素,指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 激励要求: 充分了解员工的爱好,尽量将员工安排在其
文档评论(0)